這里是一片“孕育紅色基因”的地方,盧德銘故居成為自貢市自流井區(qū)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紅色風景線。在這里瞻仰英雄風采、聆聽英雄故事、重溫革命精神、激揚奮進力量。

這里是一個“休閑玩樂”的地方。厚重古樸的井鹽文化鐫刻著自流井名城久遠的歷史年輪,多彩寫意的生態(tài)本色繪就出美輪美奐的鄉(xiāng)村畫卷。春分已過,自流井區(qū)尖山的10萬畝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民俗休閑旅游品牌。

這里是一個“見證歷史變遷”的地方。集鹽文化、燈文化、鄉(xiāng)愁文化、建筑文化、碼頭文化、民俗文化、餐飲文化等于一身的自流井老街代表著自貢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精神與文化底蘊。

如何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產業(yè)優(yōu)勢,持續(xù)做大做強旅游產業(yè),讓其發(fā)揮出最大效益,一直是自流井區(qū)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記者發(fā)現,在自流井區(qū)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爭創(chuàng)尖山5A級景區(qū),構建以德銘故里、彩燈小鎮(zhèn)、尖山桃花、森林公園等品牌為支撐的全域旅游產品體系”。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近年來,自流井立足打造山水相依“風景線”,重構生態(tài)景觀體系,重現“半城青山半城樓,彩燈輝映碧水流”的美景,旨在打造一個宜居宜游,具有特色文旅品牌的城市。
激發(fā)文化旅游新動能
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文旅融合,不只是簡單的“1+1=2”,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能產生“1+1>2”的效果。
3月23日,四川輕化工大學離退休第十一支部全體共產黨員和群眾來到自貢市自流井區(qū)仲權鎮(zhèn)盧德銘烈士紀念館參觀烈士故居,接受紅色教育。大家紛紛表示一定繼承先烈遺志,教育好子女和孫輩,聽黨的話,做一個健康紅色的老人。

在盧德銘故居,老人們邊看邊聽邊議,追憶紅色歷史,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段段動人的故事,讓參觀人員真正接受一次理論學習的收獲、思想政治的洗禮和黨性教育的鍛煉。
“現在我們都覺得到所謂的網紅景點都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大家現在都會選擇去看看歷史,看看民俗,了解老一輩的生活狀態(tài)。今天到盧德銘故居感受很深,這次’紅色文化旅游’很有意義。”離退休人員李紅英感慨道。
如今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到景區(qū)“打卡游”,更愿意選擇看民俗、看歷史、看文化,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質旅游。采訪中,記者發(fā)現,依托“盧德銘家鄉(xiāng)”這一紅色招牌,竹元村如今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人,從而帶動整個仲權鎮(zhèn)和自流井區(qū)的旅游發(fā)展。

“我們從自貢市區(qū)出發(fā),走快速通道,不到1個小時就到這里了。”自貢市民劉飛是專程驅車前來參觀盧德銘故居及紀念館的。在瞻仰英雄風采、聆聽英雄故事、重溫革命精神的過程中,他熱淚盈眶。
“平時人就很多。”竹元村村支書吳平介紹,“遇到‘七一’、國慶,人就更多。”
廣大村民也受惠于紅色旅游——據統(tǒng)計,通過在相關景點打工,或利用自家民房開起農家樂,竹元村的人均年收入已達2.5萬元。
從竹元村放大到整個仲權鎮(zhèn),同樣一派欣欣向榮:結合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仲權鎮(zhèn)近年來傾力打造融紅色旅游、綠色生態(tài)、彩燈文化于一體的“三色小鎮(zhèn)”,近年來每年吸引游客逾20萬人次。
以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成果告慰英靈,其實全自流井區(qū)都在為之努力。“十三五”期間,該區(qū)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引領,全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增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持續(xù)縮小,居民獲得感不斷增加,為“推動南翼跨越,再造產業(yè)自貢”加速助力。
打造鄉(xiāng)村旅游新品牌
3月3日,自貢市第二十二屆自流井·尖山桃花會拉開大幕,芬芳桃花次第綻放,繽紛活動陸續(xù)登場,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賞花游玩;3月12日,自貢首屆“花朝節(jié)”在尖山風景區(qū)靚麗登場,一場漢服盛會為景區(qū)增添別樣的風雅,“花神“和“桃花仙子“與市民、游客一起穿梭于林間賞花踏青,并與市民、游客積極互動,送出美好的春日祝福……這一個個節(jié)會的舉辦,不斷完善了旅游服務設施和配套體系建設,提高了旅游軟硬件水平,增強旅游吸引力,發(fā)揮旅游“一業(yè)興百業(yè)”的帶動作用。

“每年我們家里人都要到尖山來玩,今年覺得更加好玩,更加漂亮了!很安逸!“游客王莉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尖山風景區(qū)已成功舉辦二十二屆桃花盛會,從最初的賞花、品果的簡單觀光旅游,逐漸發(fā)展演變?yōu)槿缃窦抑啊t顏影秀、桃之緣——尋覓桃花緣、桃之魂——桃花仙子等多個子活動為一體活動以及特色文藝演出、風箏放飛表演、傳統(tǒng)非遺進景區(qū)等特色活動,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成為以文化、休憩、游樂、互聯網綜合一體的復合型旅游項目,極大地豐富了游玩體驗。

近年來,自流井打造著力保育天然氧吧,管理鄉(xiāng)村彩色,浸潤田園秀美,桃花彩繪“輕介入、微改善”,升級舉辦“國際詩歌周”“鄉(xiāng)村文化旅游節(jié)”,給詩和遠方一個愉悅的向往理由。尖山藝術小鎮(zhèn)、健康田園、花滿鹽都、春風桃源等田園綜合體相繼建成,精品葡萄、優(yōu)質黃桃、高品藍梅、紅心獼猴桃等采摘基地次第形成,“四川十大紅色文化地標”——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紀念館建成開館,構建起了較為成熟的鄉(xiāng)村旅游、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廣大市民紛至沓來、樂在田園逐漸成為自流井詩意鄉(xiāng)村新景象。
老街“復活”重塑名城魅力
“現在的自流井老街修建的十分漂亮,不僅鹽業(yè)歷史的文化氣息厚重,釜溪河還有很多彩燈觀賞。”正值萬物復蘇的春天,居住在自貢市自流井區(qū)文創(chuàng)公園附近的李鑫大爺又添了晚飯后的新去處。只要天氣不錯,李大爺總要和老伴到釜溪河沿岸散步。
站在河對岸看老街建筑,更顯層次感和立體感。“我們通過重新打造,川南民居風格、仿民國和天街風格的建筑屹立起來,錯落有致,頗似縮小版的重慶洪崖洞。”老街項目投資方綜合部經理李婷指著對岸的建筑說。

高水平高質量打造老街,也是自流井區(qū)高質量“筑三圈建雙城”,筑牢主城功能核心圈,建設錦繡公園名城的題中之義。

集鹽文化、燈文化、建筑文化、碼頭文化、民俗文化、餐飲文化等于一身的自流井老街如何“活起來”?據相關負責人透露,老街分三期162畝,采用文商旅模式打造,隨著今年老街的全新開街,這里將是一條河畔風情街,餐飲娛樂與休閑,繁華與古樸并存,打造消費新場景,24小時不落幕,為城市觀光提供更加多元的選項。
老街“復活”,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消費?
被譽為“水上燈會”的自貢“夜游釜溪”項目,已成為我省三大夜游項目之一,在沿河兩岸光影交錯中,游客零距離感受“半城青山半城樓,彩燈輝映碧水流”的鹽都夜景,每年接待游客數十萬人次。

而自流井老街與“夜游釜溪”的終點張家沱僅有一橋之隔。“結合夜游釜溪,以后將終點延伸到老街碼頭,游客上岸來老街觀光消費,隨著人流的集聚,商氣‘活起來’。”自流井區(qū)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結合夜游釜溪,自流井區(qū)還將沿河打造一批夜間經濟聚集區(qū),遵循自然山水格局,提升改造彩燈公園、龍鳳山公園,建成開放雙鳳濕地、仰天窩公園、珍珠山等多個公園,重塑山水呼應、城市相融靚麗形態(tài),讓城市有顏值更有溫度。

下一步,自流井區(qū)將繼續(xù)圍繞文化旅游的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新消費,整合文旅資源,探索旅游供給新模式,以更加優(yōu)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構建自流井區(qū)文旅高質量發(fā)展新格局。(尚永高 尹露佩)
編輯:冉華陽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