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周姝
“曾經(jīng),自貢雜技往往是‘搭車’自貢彩燈走出國門,這次巡演成為我們‘勇闖天涯’的挑戰(zhàn)。”10月11日,市雜技團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軼告訴記者。





“曾經(jīng),自貢雜技往往是‘搭車’自貢彩燈走出國門,這次巡演成為我們‘勇闖天涯’的挑戰(zhàn)。”李軼告訴記者,早在2019年,該公司就曾邀請《恐龍館奇妙夜》前往巴西巡演,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這個計劃中止。
談到為何能在4年后引來第二封巴西邀請函,李軼坦言,這在于該劇始終保持常演常新的狀態(tài)。據(jù)了解,該劇近年來已在國內(nèi)演出近百場,雜技的驚險、魔術(shù)的奇幻、恐龍的逼真讓其實現(xiàn)票房、口碑雙豐收。

“今年2月起,我們從燈光、服裝、道具、化妝、舞臺效果等方面,對節(jié)目進行打磨提升,時長也從原來的50分鐘增加至80分鐘。”李軼告訴記者,原版的《恐龍館奇妙夜》科普性、趣味性較強,主要針對中國青少年,而“巴西巡演版”更加注重雜技本體技巧和互動性,使得各年齡層次都能在該劇中感受到雜技所帶來的震撼與新奇。

李軼介紹,他們一方面聘請了編劇重寫劇本,并把對話譯成英文、葡萄牙文,讓當?shù)赜^眾在欣賞雜技的同時能直觀地看懂劇情,了解“恐龍之鄉(xiāng)”的故事,領(lǐng)略中國魅力。另一方面,他們增加了頂板凳、地圈、高椅、蹬球、蹬技、爬桿等雜技元素,加大了魔術(shù)互動、滑稽互動,并借鑒了卓別林的喜劇默片和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不僅通過雜技來展現(xiàn)技術(shù)本體,也通過肢體語言來表述劇情,讓觀眾能夠看懂故事,了解中國特色文化。

不僅如此,劇目也做足準備,設(shè)置了“高空版”和“地面版”兩個版本。例如,對無法安裝高空設(shè)備的場地,便將高空的“爬桿”“皮條”變?yōu)榈孛娴碾s技“集體造型”。
盡管訓練很苦,常常周末也不休息,但演員們卻格外用心。“之前我常常到北歐國家進行演出,后來有3年時間沒有出國演出,因此對這次巴西巡演機會非常珍惜。”在劇中扮演盜龍、向觀眾展示手技丟球的劉杰忠說。
7月1日凌晨,28人的“恐龍隊伍”從自貢出發(fā),目的地巴西。




7月13日晚,在圣保羅震撼劇場,7歲的安德烈和5歲的琳達嗓子已經(jīng)啞了。和很多巴西小觀眾一樣,倆兄妹蹦跳著、歡笑著、吶喊著看完了表演。因為舍不得演出結(jié)束,琳達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樂于‘對話’和‘理解’的劇團。”巴西方演出公司舞臺總監(jiān)埃斯特萬·格羅西表示,幾年前曾邀請過中國的其他雜技表演團來巴西演出,不過都是以晚會的形式呈現(xiàn),各個節(jié)目也是單獨表演,但這次卻完全不同,《恐龍館奇妙夜》是一部完整的、帶有情節(jié)和文化內(nèi)涵的劇目,讓巴西觀眾迅速融入到劇情之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60多天時間里,這部雜技劇如同一股“旋風”,“席卷”巴西25座城市,為當?shù)氐膭觥⒁魳窂d、會展中心、公益組織機構(gòu)、電視臺等帶去70場演出,向10萬人次觀眾綻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劇目導演劉藝偉在現(xiàn)場推介環(huán)節(jié)中表示,一直以來,自貢雜技力圖打破隔閡、拓展思路,并不斷實現(xiàn)跨界融合,讓雜技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她希望,《恐龍館奇妙夜》可以發(fā)展成中國雜技劇IP,并與國外恐龍館聯(lián)動,共同拓展更多可能性。
目前,巴西布姆演出制作有限公司第三次對《恐龍館奇妙夜》發(fā)出邀請,希望該劇能在明年走進墨西哥和阿根廷。同時,該公司表示出對自貢文化的高度興趣,有意愿將自貢燈會“搬到”巴西。


由于在巴西巡演中使用的是全新的板凳道具,這讓56歲的羅海斌在巴西的第一次排練時,就磨破了頭皮。經(jīng)過簡單的消毒處理后,羅海斌帶傷出演。在隨后的演出中,他不斷適應(yīng)新道具和燈光,調(diào)整角度和重心,以“零失誤”完成了《恐龍館奇妙夜》的重頭戲“頂板凳”。
“從臺下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中,我強烈感受到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自貢恐龍故事的喜愛。”羅海斌告訴記者,能向海外觀眾展現(xiàn)可信、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他感到非常驕傲,同時希望能夠參演更多優(yōu)秀雜技作品,為自貢雜技代言。
劇中翼龍扮演者、巡演隊伍副領(lǐng)隊謝軍告訴記者,由于演出場地更換頻繁,既有劇場大舞臺也有院壩小天地,增加了他們的表演難度。“我們常常是晚上表演一結(jié)束,便立馬出發(fā)前往下一個表演地。第二天到達酒店簡單休息幾個小時后,下午就要去熟悉新的表演場地,晚上再次登臺演出。”謝軍說,舟車勞累和高頻次的表演,讓不少演員都出現(xiàn)了感冒發(fā)燒、關(guān)節(jié)勞損等情況,但他們依然堅持上臺,將燦爛的笑容奉獻給觀眾。

此次巡演中,負責翻譯和對外聯(lián)系工作的王麗,跟著擅長英語的劇目導演劉藝偉一邊說、一邊學。王麗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心情很忐忑,因為有很多雜技專業(yè)術(shù)語。所以我一有不懂的,問過劉藝偉導演后,就得馬上記錄在手機上。我也是通過不斷學習,才保證了自己在巡演中沒有‘掉鏈子’。”
隊伍中年齡最小的郭瑤姚,是該劇的主演之一。今年5月摘得瑞士巴塞爾國際青年馬戲節(jié)銀獎的她,在《恐龍館奇妙夜》中需要在六七把椅子壘出的“通天塔”上,做出各種倒立造型。現(xiàn)場,隨著她倒立下腰、雙腳屈到面頰的驚險表演,常常引來全場掌聲轟鳴。

除了自豪和開心,郭瑤姚對于出國表演還有著自己特殊的感受,“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不同,我們到其他國家去表演,可以感受和學習到當?shù)氐奈幕@對于我們豐富表演、創(chuàng)新節(jié)目有很好的幫助。”

編輯:歐亞非
責任編輯:鄭皓勻
編審:舒旭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