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道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近日報道,據估計,全世界每8人中就有1人肥胖。為了減輕過重的體重,許多人采用健康的低熱量飲食,并加強體育鍛煉。有些人還會接受藥物治療甚至減肥手術。他們的體重開始減輕,但還是可能出現(xiàn)體重減輕停滯不前的情況,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沮喪。
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專門研究新陳代謝和體重變化的科學家凱文·霍爾致力于根據不同的減肥方法找出何時出現(xiàn)平臺期。他利用不同減肥方法的高質量臨床試驗數(shù)據,將平臺期現(xiàn)象分解成數(shù)學模型,以了解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這項研究發(fā)表在美國《肥胖》雜志上。
與減肥方法有關
通過研究,霍爾發(fā)現(xiàn),達到平臺期所需的時間取決于每個人所選擇的減肥方法。
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選擇胃旁路手術(這是其他治療方法失敗后的最后選擇)或服用減重藥物,如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到達平臺期的時間會加倍。相比之下,如果只減少熱量的攝入量,則會更快達到平臺期。
阿根廷營養(yǎng)學家西爾維奧·施賴爾表示:“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體重是每天攝入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之間的平衡。但人與人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幾千年前,人類是狩獵采集者,活動范圍比現(xiàn)在大得多。此外還必須考慮到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他說。
關于發(fā)表在《肥胖》雜志上的論文中考慮的減肥方法,施賴爾說,平臺期現(xiàn)象時常會發(fā)生,因為它是有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能抵御失去生命的風險。因為如果體重持續(xù)下降,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施賴爾認為,“解決辦法”不是進一步限制食物攝入量,而是逐步增強體質,包括力量、耐力訓練和有氧運動,這在某些方面類似于過去狩獵采集者的做法。
換言之,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同時遵循體育鍛煉計劃。專家解釋說:“在執(zhí)行減肥計劃時,應防止肌肉量損失。”
減重會增強食欲
美國的研究還顯示,一個人的體重減輕得越多,食欲就會變得越強。在某些情況下,身體會恢復體重,導致減肥前功盡棄。
為了研究單純限制熱量攝入的減肥模式,霍爾將238名成年志愿者分為兩組,一組在兩年的時間里遵循限制25%熱量的飲食習慣,另一組則遵循日常飲食習慣。
這項研究從2007年持續(xù)到2010年,由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提供資金。減少熱量組的成年人平均體重減輕了5公斤。遵循正常飲食習慣的組則增加了約0.9公斤。
然而,減重組的體重進入了平臺期,并持續(xù)了大約12個月時間。盡管他們努力了兩年,但他們的食欲卻增加了,從而抵消了減肥效果。
根據霍爾的模型預測,原先每天攝入2500卡路里飲食的志愿者每天必須減少800多卡路里。他們身體的反應是,體重每減輕1公斤,每天的熱量攝入就要增加約83卡路里。研究中記錄的平均體重減輕量為7.5公斤,這意味著在體重最低時,他們的感覺是每天需要比開始減肥前多攝入622卡路里。
實際上,按照計劃他們每天并不能多吃622卡路里,這就是他們感覺到更有食欲的原因。
研究結束時,參與者和開始時一樣努力抵制食欲,但他們每天只能減少約200卡路里,而不是他們的目標800卡路里。這樣一來,他們的體重減輕就停止了。
隨著研究參與者體重的減輕,他們的食欲再次增加,體重也不再減輕。
專家的幾點建議
美國妙佑醫(yī)療國際就一個人在減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應咨詢專門從事營養(yǎng)學研究的健康專家。此外,還應考慮以下建議:
1.重新評估生活習慣。檢查飲食和活動記錄。檢查自己是否有松懈的習慣。例如,看看自己是否吃了更多的食物或加工食品,或者運動量減少了。根據研究,在嚴格和寬松的規(guī)則之間波動會導致體重停滯不前。
2.減少更多熱量攝入。只要不低于1200卡路里,就應進一步減少每日熱量攝入。每天少于1200卡路里的熱量可能不足以防止持續(xù)饑餓,從而增加暴飲暴食的風險。
3.加強鍛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或中度和劇烈運動相結合。建議在一周內分散進行這些運動。(編譯/劉麗菲)
編輯:劉汶林
責任編輯:彭彥彰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