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市富順縣的胡先生預訂了成都飛往杭州的航班,就在出行的前一天,接到一個自稱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告訴胡先生,第二天的航班因“飛機故障”將取消,退票或改簽會給每人300元的補貼并給胡先生發(fā)送了一條短信,讓胡先生通過在線“客服”申請補貼。
隨后,胡先生根據(jù)短信提示添加了“客服”微信,“客服”與胡先生核對延誤險和改簽信息后,要求胡先生下載某APP啟用“屏幕共享”功能進行一對一線上操作指引。
為了順利拿到退款及賠付,胡先生在對方的指引下多次進行刷臉認證屏幕共享向騙子的不同賬戶共轉(zhuǎn)款5.1萬元,這期間胡先生也曾心生疑慮,但對方告訴胡先生需要刷流水激活賬戶才能正常改簽,完成操作后錢會自動返還,直到轉(zhuǎn)完最后一筆錢,胡先生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隨即到派出所報警。

1.獲取信息,騙取信任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訂票信息,能準確說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證號、登機時間、航班班次等信息。在受害人臨出行前,通過打電話或發(fā)短信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員,騙取受害人信任。
2.提出理賠,設(shè)下陷阱
詐騙分子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謊稱飛機故障、惡劣天氣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需要受害人改簽或退票,此時主動提出給予賠償金,誘導受害人下載視頻會議類App或指定的軟件。
3.屏幕共享,誘導轉(zhuǎn)賬
下載相關(guān)App或軟件后,詐騙分子以“轉(zhuǎn)賬驗證賬戶安全”“轉(zhuǎn)賬確保理賠通道暢通”等借口套取受害人交易驗證碼等信息,或通過屏幕共享竊取交易信息,最終轉(zhuǎn)走資金完成詐騙。
1.訂購機票要通過官方途徑、正規(guī)平臺,盡可能避免信息泄露。2.當被告知航班延誤或取消,應(yīng)通過航空公司客服電話、官方網(wǎng)站等多方渠道核實;“機票退改簽”等理賠務(wù)必登錄航空公司官網(wǎng)或購票平臺進行操作。3.驗證碼和各類密碼要小心保管,不要透露給任何人;不要隨意下載會議軟件,不要和陌生人共享屏幕。(富順警事)
編輯:彭彥彰
責任編輯:劉汶林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