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融媒記者 蔣周德

黃公略(1898年1月24日-1931年9月15日)是中共中央批準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系中央軍委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
《中國的紅星》于1938年2月在上海的新中國出版社出版,上海雜志公司、北新書局和廣州、漢口的生活書店及香港的大公書局經銷。因書名太刺眼,該書一面世就遭到了查禁、銷毀。經查詢,國家圖書館和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等全國各大圖書館和紀念館均未入藏《中國的紅星》,姜小平收藏的這本書是目前發(fā)現的唯一的一本。該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過去的紅星》介紹了31位當年已經犧牲或辭世的中共優(yōu)秀人物,下篇《現在的紅星》講述了當年健在的、正戰(zhàn)斗在抗日前線的19位中共領導人的生平簡介和傳記。

在《國家榮光——黃公略》節(jié)目中,湘鄂贛蘇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霞介紹,《中國的紅星》是一份很珍貴的歷史資料,編者是抗戰(zhàn)時期國統(tǒng)區(qū)一位名叫林軼青的愛國知識分子。《中國的紅星》一書中《與彭德懷齊名的一一黃公略》一文,是該書上編《過去的紅星》中的第四篇,主要記載了黃公略與彭德懷發(fā)動平江起義和黃公略參加反“圍剿”的情況。“黃公略在紅軍中以善戰(zhàn)著稱,號稱無敵,且擅長戰(zhàn)略,每以少數紅軍埋伏,誘國軍深入而狙擊之,屢湊奇效。”文中這句話讓李霞印象特別深刻。

《紅軍第六軍司令部布告》見證了黃公略是政治建軍的堅定執(zhí)行者。1930年1月,紅六軍成立之初,干部異常缺乏且成分復雜。怎樣開展工作,成為擺在軍長黃公略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當時,古田會議召開不到一個月,黃公略認識到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重要性,堅決執(zhí)行《古田會議決議》,便與政委陳毅聯(lián)合簽署《紅軍第六軍司令部布告》。該《布告》共36句,每句6個字,明確指出:“當此嚴重時期,本軍應運而興。接受共黨指導,努力民權革命……”紅六軍成立軍委,連以上各級均建立黨組織。黃公略還組織干部學習《古田會議決議》,糾正各種錯誤思想;認真開展群眾觀點和紀律性教育,要求各縱隊“互換人槍”,打亂建制,避免宗派主義和地方觀念……
編輯:鄭鑫玉
責任編輯:張翠娜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