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融媒記者 周馨鈺 文/圖/視頻
為什么免費帶大家鍛煉?健身操有什么獨特魅力?健身1個小時有效果嗎?3月25日,自貢觀察記者實地探訪。

晚上7點05分,記者在貢井區(qū)卓逸新天地廣場看到,海悅大酒店旁的空地已被水杯、背包劃出星羅棋布的“站位”,一些人散步熱身,一些人坐在臺階上話家常。

騎行10分鐘趕來的張女士熟練放置裝備:“提前占位才能看清動作。”這位跟跳7個月的上班族坦言,體重秤數(shù)字變化不大,但“‘泡泡肉’變緊實了,還收獲了十幾個黃昏相約的‘跳友’。”說罷,她和剛到的跳友嬉笑打鬧了起來。

暮色漸深,廣場卻愈發(fā)熱鬧。晚8點整,隨著電線、音響、腳架等設備布置完畢,15首動感樂曲次第響起,數(shù)百名市民隨節(jié)拍整齊躍動。熒光綠方陣中,花甲老人與稚齡孩童同頻擺臂,偶有散步市民被韻律俘獲,樓宇燈光與運動光影交織,仿若一幅都市夜生活的活力長卷。
1個小時跟練下來,直播間累計千人觀看,現(xiàn)場不少人已是大汗淋漓,直呼“累,但是爽!”
領操臺上,沈錦屏肌肉線條分明,搭檔羅萍體態(tài)挺拔。她倆都是70后,也是“自貢千人健身團”的發(fā)起人。

這支活力四射的團隊,起源于兩年前一次尋常的鄰里邀約。2022年夏,貢山一號小區(qū)住戶羅萍為降血脂找到健身達人沈錦屏,自發(fā)組成小區(qū)健身操鍛煉隊。
“大家都是上班族,上下班時間都不太一樣,我們就選擇晚上8點練。”回憶起2022年6月跳操的場景,沈錦屏笑著說,那時設備不專業(yè),場地也不大,就在小區(qū)路邊跳。隨著跟跳者從幾人增至幾十人,團隊歷經(jīng)第二次遷徙:從逼仄巷道轉(zhuǎn)戰(zhàn)西城濕地公園。

2024年6月,隨著隊伍日漸龐大,為了不影響周圍居民和中高考學子,團隊第三次遷徙至商業(yè)廣場,意外開啟新篇章。為照顧住得較遠的隊員,健身團開啟抖音直播,用羅萍個人賬號做直播主體,取名“自貢千人健身團”;團隊眾籌購買的音響等設備,截至發(fā)稿前,竟創(chuàng)下273場的直播記錄。如今共有700多人的兩個微信群時時跳動,資中、威遠、成都等地健身愛好者專程前來“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健身團的到來受到了廣場內(nèi)商家的歡迎和支持,物資存儲、電源、燈光、飲用水等全部免費提供。“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更注重身體健康了,看到他們動起來我們也很受感染。”海悅大飯店總經(jīng)理林淑君表示,只要能夠為大家提供便利,就是最樂意做的事情。
與廣場舞不同,自貢千人健身團選擇將健身操作為鍛煉主項。談及原因,沈錦屏表示,“廣場舞對我們來說運動量不太夠,大家喜歡有節(jié)奏感、律動感的東西。而健身操就是融體操、音樂、舞蹈于一體的追求人體健康與美的運動項目,比較符合我們的健身需求。”

“我們這里有好多老年人說,就喜歡這個節(jié)奏,就喜歡這種感覺。”沈錦屏展示著精心挑選的健身操:單式動作確保安全底線,復合動作提升燃脂效率。扭胯擺臀激活核心肌群,高抬腿擴胸強化心肺功能,15首曲目科學搭配,熱身、鍛煉、拉伸形成運動閉環(huán)。“量力而行”的安全倡議,讓全年齡段的人也能安全享受運動快感。

“健身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我們除了個別假期,基本每天都在跳。”這種堅持正在改變無數(shù)人:羅萍停藥后血脂恢復正常,隊員林小龍減重30斤,隊員李歡減重12斤,連“勸退”網(wǎng)友悠悠草也在云跟跳30天后帶著母親成功入門……
看著越來越壯大的隊伍,沈錦屏和羅萍感到欣慰,也開始注意起團隊的形象,“我們能被全國各地的網(wǎng)友看到,也算代表自貢的一個形象,要注意起來,同時也能增加起大家的凝聚力。”比如統(tǒng)一著裝:周一穿白色衣和黑褲,周二穿綠色衣和白褲等等。

夜幕下的貢井,躍動的身影正在改寫健康定義。當健身成為連接彼此的紐帶,“千人”早已超越數(shù)字本身,化作自貢全民健康的生動注腳。
兩會熱議“體重管理”時,我盯著300多個吃“灰”的健身視頻雀躍:“這次該用上了吧?”——結(jié)果它們繼續(xù)在收藏夾沉睡。總抱怨缺健身房氛圍,直到某天追著落日下班,被街頭健身團的音樂截停。“這動作太難了吧”“婆婆比我靈活十倍”,混在人群里邊吐槽邊蹦跶,竟跳滿全場。離場時大姐塞來紙巾:“幺妹,明晚等你來。”
次日渾身酸疼上班時,身體發(fā)出提醒:早該動起來了!當體重管理成為三年行動目標,或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專業(yè)的運動計劃,而是立刻蹬上運動鞋,推開家門,對晚霞喊聲:“走!下樓蹦跶去!”
編輯:余耀
責任編輯:陳繼東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