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后的時間是養(yǎng)生的“黃金時間”
但是
起床后有些壞習慣一定要注意避免
一起了解
01
起床過猛
人在睡覺時,大腦皮質(zhì)處于休眠、抑制狀態(tài),各項生理功能維持著低速運轉(zhuǎn),代謝水平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剛睡醒時,這種“睡眠慣性”還會維持一會兒,如果此時立馬下床,容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可能會引發(fā)中風、猝死等意外。
正確做法:
起床堅持“333”原則,即剛睡醒時,睜開眼在床上躺30秒,起來后坐30秒,坐到床邊等30秒,然后再下床。

02
起床后喝蜂蜜水、淡鹽水
有的人早上起床后喜歡喝蜂蜜水、淡鹽水,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晨起如果喝淡鹽水,容易使一天內(nèi)鹽的總攝入量超標,增加患骨質(zhì)疏松癥、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而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其實都是糖,晨起后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體血糖濃度上升,對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
正確做法:
白開水是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選擇。水溫最好控制在20℃~40℃,因為過燙的水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03
不按時吃早餐
對于上班、上學的人來說,早上時間緊張,有的人為了多睡一會,可能會選擇不吃早餐,這種做法會增加患胃病、膽結(jié)石的風險,還有可能會造成肥胖和認知能力的下降。
2023年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8點前吃完早飯,20點前吃完晚飯,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9點之后吃早飯,21點之后吃晚飯,則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guān)。

此外,2023年發(fā)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相比于習慣性8點之前吃早餐的參與者,9點之后吃早餐的參與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出59%。
正確做法:
早餐時間在7點到8點為宜。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