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貢市檔案館館藏的檔案中,有一封寫于1934年4月5日的求職書及自薦信格外引人關注。泛黃的信箋上,求職青年何承禮用工整的字體寫下了自己的個人信息與生活困境。這封看似普通的書信,實則是民國時期基層知識分子生活狀態(tài)的真實縮影。今天,就讓我們通過相關檔案及其中的文字,還原那段鮮活的求職往事。
何承禮的求職書(自貢市檔案館藏)
何承禮的自薦信(自貢市檔案館藏)
經理、協(xié)理鈞鑒:
前者,禮(何承禮)自去歲在自貢初中卒業(yè),后因經濟困難無力升學,株守家園,半籌莫展;兼之生活昂貴,家境維艱,舉家數(shù)口不免啼饑號寒。每愿來貴所服務,奈未有機會。茲由友人求得貴所求職書一張,今已填好寄來,俟考時,請早日示之為荷。
再者,禮(何承禮)學識淺陋,尚望鼎力維持。他日若稍能解決生活,不致有凍餒之虞,則感激無涯矣。務祈玉成,是所厚望,專此上肅,敬請鈞安。
求職人:何承禮
1934.4.5
求職人姓名:何承禮
籍貫:自流井
年齡:時年二十二歲
已否成婚:已結婚
所受教育:曾在自貢初中修業(yè)年滿
曾辦何事(凡曾在海關、電報局及郵政局辦事者必須填明):因卒業(yè)未久,未曾(在上述機關)任事
可向詢問之人:曾俊朗,住貢井席草田收稅處
現(xiàn)辦何事:現(xiàn)任本祠初小校教員
現(xiàn)在通信、地址:自井正街同昌榮,現(xiàn)住(貢)井區(qū)所屬白楊塘
愿否在各省辦事:自愿
愿受之最低薪額二十元:愿受最低薪額
這份川南鹽務稽核所的求職書,不僅如實地記錄了求職人何承禮的個人情況與迫切的求職心情,也展示出了民國鹽稅機關人員招聘的部分細節(jié)。
鹽務稽核所是因北洋政府向五國銀團借款并以中國鹽稅作抵押而專門設立的鹽稅征收機構。1914年,四川鹽務稽核所成立,1916年因增設川北鹽務稽核所,更名川南鹽務稽核所,并駐自流井;1937年4月,四川鹽務稽核所與四川鹽運使署奉令合并,改組為四川鹽務管理局;1939年1月1日,更名為川康鹽務管理局。
何承禮求職的川南鹽務稽核所系財政部鹽務總局所屬機構,負責川南地區(qū)鹽稅征收、稽核等事項。1934年,鹽務稽核所受制于西方列強,實行西方文官制度,內部管理相對規(guī)范,且待遇優(yōu)厚。進入鹽稅機關工作,往往就意味著工作穩(wěn)定、工資高、福利好。這樣一份“香餑餑”工作,在當時可是炙手可熱。因此,鹽稅機關對求職者的要求也相對更高,不僅求職書常人難以獲取,而且對求職者的學歷、英文水平、工作經歷等都有一定要求。
“去歲在自貢初中卒業(yè),后因經濟困難無力升學”,信中短短數(shù)語,卻道破了當時寒門子弟的教育困境。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能完成初中學業(yè)已屬不易,而畢業(yè)后的升學或是求職更是艱苦無比。信中反復提及“生活昂貴,家境維艱,舉家數(shù)口不免啼饑號寒”,這些描述并非文人客套,而是何承禮真實的生活寫照。
1934年,四川地區(qū)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后期,物價飛漲導致民生凋敝。何承禮困守家中的日子里,既要面對“半籌莫展”的就業(yè)困境,又要承擔全家溫飽的重任。信中“尚望鼎力維持”的懇求,實則是何承禮對自身情況的無奈坦誠,這位剛畢業(yè)不久的青年,已經到了若不能求職,恐有凍餒之虞的緊迫境地。
“由友人求得貴所求職書一張”,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陳述,暗藏著民國時期特殊的求職方式。在那個講究人情往來的傳統(tǒng)社會,“舉薦”是普通人進入職場的重要渠道,沒有旁人的舉薦,恐連投遞簡歷的機會都難以獲得。我們已無從知曉何承禮到底經歷了多少人情冷暖的“請托”、經歷了多少迎來送往的“周折”,才獲得求職書一張,但其中的辛酸,我們不難想象。
從信中“今已填好寄來,俟考時,請早日示之為荷”的急切請求,可以見得何承禮在撰寫書信時的謹慎心態(tài),生怕因一字不妥錯失機會;“務祈玉成”的懇請,更是將一個求職者的卑微與期待和盤托出。
這封塵封九十多年的求職信,雖未記載何承禮最終是否求職成功,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察民國社會的窗口。在那個封建社會禮教與資本主義制度并存的時代,像何承禮這樣的寒門子弟,既無法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又尚未獲得公開透明的求職途徑,只能在傳統(tǒng)的人情網絡中艱難求生。
今日再看信箋,似乎信箋上的每一個墨字,都凝結著普通人在時代困境中求職生存的艱辛與不易、都透露著舊時代普通人對安穩(wěn)生活的樸素渴望。
后經筆者多方查找,發(fā)現(xiàn)何承禮的多份檔案,并大致勾勒出他的部分人生經歷:1921-1927在富順五區(qū)板倉鄉(xiāng)柏樹村家中讀私塾;1930-1934在自貢私立初級中學校讀書;1934.1-1935.3在家閑住;1935.4-1935.8在自貢貢井黃石坎收稅處做錄事;1935.9-1947.5在川康鹽務管理局會計科任佐理及助理員;1947.6-1948.6在川康鹽務管理局稅警第一區(qū)部任區(qū)佐;1948.7-1949.11調川康鹽務管理局稅警第二區(qū)部第三分區(qū)任區(qū)佐;1949年解放后留用,后擔任大墳堡鹽務管理處辦事員、新華二廠財務科辦事員等職。
歲月如白駒,檔案留其名。昔日那位懷揣夢想、風華正茂的求職青年,若尚存于世,已是113歲高齡。不知他是否曾向自己的子孫后輩講述過自己求職路上的跌宕往事,也不知其后人是否知曉父輩、祖輩在職業(yè)生涯中留下的奮斗足跡。或許這就是檔案的意義——讓我們在泛黃紙頁中穿越時空,看見歷史長河里每個真實的人物故事。
何承禮像(自貢市檔案館藏)
1934年2月,何承禮自貢私立初級中學校畢業(yè)證明書(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4年4月11日,稅警第一區(qū)部關于二等區(qū)佐何承禮離職赴調日期的呈文(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5年7月2日,何承禮、王熙等人關于簽報中等白秈粳米價給川康鹽務管理局米價調查委員的呈(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6年9月4日,川康鹽務管理局關于區(qū)佐何承禮簽請核發(fā)出差旅費給鹽警第一區(qū)部的呈(自貢市檔案館館藏)
1946年5月8日,川康鹽務管理局會計科關于現(xiàn)職人員尚可抽調何承禮等五人的函(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7年8月20日,鹽警第一區(qū)部關于請簽何承禮等出差費給貢場的函(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8年6月24日,川康鹽務管理局第二區(qū)部關于何承禮到職日期的函(自貢市檔案館藏)
1949年12月8日,稅警第三區(qū)部關于郝建明、何承禮等人離到日期的呈(自貢市檔案館藏)
編輯:王斯璇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