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兒童溺水6大高危場景
千萬要警惕!
↓↓↓
01
兒童在泳池游泳時抽筋或在水中打鬧
公共泳池和水上樂園等場所,可能存在人多擁擠、管理不善等問題,如游泳時抽筋或多人在水中嬉笑打鬧,可能導致孩子嗆水進而驚慌失措發(fā)生溺水。
02
兒童在淺水區(qū)時家長疏于看護
即使身處泳池淺水區(qū)或淺水海灘,孩子也可能因滑倒、抽筋、水流湍急等原因發(fā)生溺水,家長要時刻對孩子進行看護,不能分心聊天或玩手機。
03
兒童坐著充氣玩具在深水池中玩水
塑料充氣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不是專業(yè)漂浮裝備,只是幫助孩子暫時浮在水面的輔助工具。當水流發(fā)生變化時,這些輔助工具可能在水流推動下突然翻過孩子頭部,或是因孩子沒有抓穩(wěn)而脫離控制,造成兒童溺水。
04
低齡兒童在家中蓄水容器里溺水
對于 5 歲以下的低齡兒童,家中蓄水容器,如浴盆、水桶、洗衣機等都是“深水區(qū)”,可能導致兒童溺水。
05
兒童玩耍時掉入小區(qū)景觀池等
家附近的戶外水域需要警惕,小區(qū)人造景觀池、水系以及施工工地內臨時形成的深水洼等場所,可能發(fā)生兒童溺水事件。
06
孩子三五成群,結伴在野外玩水
孩子與同學等結伴去江、河、水塘等開放性水域玩水時,若沒有家長監(jiān)護,可能冒險涉水發(fā)生意外。野外水域還存在岸邊濕滑、淤泥松軟難掙脫、水草易纏身、人煙稀少難以獲救等危險。
發(fā)生溺水
應如何自救與施救?
↓↓↓
不會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 盡可能讓身體浮在水面上,等著別人施救。2. 如果周圍有可以抓、拉、扶的東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3. 如果沒有可以抓的東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來。4. 換氣時,呼氣要淺,吸氣要深。5. 有人來救援時,一定要聽救援者的指揮,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會游泳的人遇突發(fā)狀況如何自救?
抽筋:
1. 腿抽筋:盡快游到岸邊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無法繼續(xù)游,深吸一口氣潛到水下,努力把腳掰直,再努力往外踹,盡量讓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緩解。
2. 手指抽筋:馬上手握成拳,反復抓握,然后用力張開,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嗆水:
盡量踩水,將頭部露出水面,就能減少再度被水嗆到。有規(guī)律地踩水一段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渦:
盡量讓自己身體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為常用的游泳方式順著漩渦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纏住:
1. 不要拼命掙扎、亂踢亂蹬,否則會讓水草纏得更緊。
2. 若附近有人應盡早求助,抓住可抓的東西,讓身體浮出水面。
3. 若沒有,最有效的辦法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解開水草。
發(fā)現(xiàn)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在岸上通過“叫叫伸拋”法施救
“叫”:大聲呼救,尋求周圍更多人的幫助;“叫”:撥打 110、119、120 等報警求助;“伸”: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將樹枝、木棍、竹竿等遞給落水者;“拋”: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幫助其漂浮待援。
如果具備下水救援的條件,救援者要從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其身體,使其頭露出水面,側游上岸。
關于溺水的九個真相
你要知道!
也請廣大老師家長轉告學生和孩子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