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種糧效益難增,,“套餐”式種植則成了提效的良策。榮縣樂德鎮(zhèn)的新農(nóng)人代表劉忠平,,就是那位在田間地頭“布局落子”的高手,,他究竟是如何盤活1800畝外出務(wù)工村民留下的“撂荒地”這盤大棋的呢?2月18日,,筆者沐浴著珍貴如油的綿綿春雨,,踏入菜花初綻、胡豆花怒放的田野,,用鏡頭記錄下劉忠平帶領(lǐng)100多名村民搶播早玉米,、熱鬧春耕的生動場景,并探尋一地“三種三收”的高效種植“秘訣”。

春播現(xiàn)場春意盎然,。鏡頭穿過遠處油菜花的朦朧美景,,掠過田邊綻放的紫色胡豆花,定格在田埂邊的新農(nóng)人劉忠平身上,。只見他皮鞋褲腳沾滿泥土,,嘴里不停地向干活的村民吆喝著,還比劃著手勢,,熱情洋溢,。

“放心,你不用盯著,,地膜扎得牢牢的,,除非刮起狂風(fēng),否則它跑不了,,哈哈哈,!”勞作的村民以風(fēng)趣地回應(yīng)著,這歡聲笑語回蕩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自今年一月初起,,這樣的勞作場景便持續(xù)上演,春節(jié)后正月初八便復(fù)工,。全鎮(zhèn)9個村的1800畝流轉(zhuǎn)旱地,,經(jīng)過大型拖拉機旋耕機一個多月的辛勤耕耘,已有500多畝土地整備完畢,,靜待播種,。
劉忠平介紹道,腳下的這片地有400多畝,,剛收割完蘿卜,,地膜已覆蓋完畢,只待天氣轉(zhuǎn)好便可播種早甜糯玉米,,20天后再套種早大豆,。順著劉忠平手指的方向望去,廣袤的田野已被地膜覆蓋,,白茫茫一片,。泥土的芬芳、綻放的胡豆花,、含苞待放的油菜花骨朵,,以及揮汗如雨勞作的人們,共同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

“三種三收”效益可觀,。劉忠平解釋說,,“三種”即根據(jù)不同區(qū)域的土地條件,在同一塊地里一年播種三季,、收獲三次,。第一類地第一次播種在1月至2月,收獲時間為4月至5月,,主要播種甜糯玉米并套種早大豆,。按前兩年的產(chǎn)量計算,一畝能收玉米棒2000斤,、豆角800斤,,實現(xiàn)收入4000元左右;第二次播種在5月,,種植糧食玉米和冬大豆,,9至10月收獲,每畝能收干玉米1100斤,、干冬豆350斤,,實現(xiàn)收入2000元左右;最后一次播種在11月,,種植蘿卜和大頭菜,,年底至次年初收獲,一畝能實現(xiàn)收入1000元左右,。三次播種三次收獲,,一畝旱地總收入可達7000元左右。
另外兩類土地的三次播種模式為:玉米套種辣椒,、玉米套種南瓜,。第一批玉米、辣椒或南瓜收獲后,,10月份第二次播種滿土冬大豆,;待大豆收獲后,11月再第三次播種蘿卜,、大頭菜,。這樣的地塊每畝能實現(xiàn)收益3000至4000元。
走進20天前播種的玉米地,,地膜覆蓋下的種子在肥沃的土地和辛勤汗水的滋養(yǎng)下,已長出3寸多高的小苗,。只是由于氣溫較低,,它們還未捅破地膜“天窗”與春天正式見面。
“你看這些苗子多健壯,,等氣溫回升后,,就讓它們出來曬太陽,!”劉忠平蹲下身輕輕撕開地膜,讓三窩躲在膜下的玉米苗率先亮相,。幼苗興奮地伸展著葉片,,在微風(fēng)中搖曳生姿,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此外,,劉忠平還在流轉(zhuǎn)的土地邊套種了300畝胡豆,長勢喜人,。粗壯的植株上長滿了厚實的葉片,,紫色的花瓣點綴著田野。這些地邊套種的“副產(chǎn)物”,,前兩年未種植時雜草叢生,,既耗費人工除草又增加除草藥費。而今年,,一畝能產(chǎn)400斤左右,,創(chuàng)收600元左右,真可謂是“意外之喜”,!劉忠平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李健學(xué) 劉惠蓮 蔣兵)
編輯:金艷
責(zé)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