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圖片
□ 陳述琪
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其山中“圣壽萬年寺”山門右側(cè),,矗立著一通石碑,,碑上拓刻北宋書法家米芾書寫的“第一山”三字,字體如游龍舞鳳,,遒勁古樸,,超逸若神,吸引成千上萬的海內(nèi)外游人駐足欣賞。遺憾地是,,大多數(shù)游人竟然不知峨眉山萬年寺“第一山”石碑拓自富順鐘秀山,。
其實,峨眉山“第一山”石碑上的題記明確指明了“第一山”三字拓自富順鐘秀山:“‘志欲小天下,,特來登泰山,。仰觀絕頂上,猶見白云遠’,,此椒山公觸景會心之句,,意以山有盡而道無窮也。士君子游目騁懷,,鳶魚自得之妙,,何在無之?丙午歲余客江陽,,偶約同人散步于土主山,,獲睹米襄陽先生石刻‘第一山’三字,縱橫變化,,儼有龍?zhí)⑴P之勢,,遂凝睇久之。則見玉屏列于前,,瑪瑙峙于后,。左右復有湖光蕩漾,名曰第一山,,不誣也,。然而蒼海曾經(jīng)難為水,巫山以外不是云? 因思峨眉天下秀, 釋氏稱為‘震旦第一山’,。誠實之易位,,則南宮妙筆以之坐鎮(zhèn)此山,有不嘆觀止乎,!爰采佳石覓良工照式阡就,,移豎于峨之萬年寺。非欲邀福于山靈,,或山靈不至笑我耳,。”落款是:“民國戊午歲孟夏月念八日,,樂邑增生龍?zhí)镏x文明謹志并書,。”
謝文明在《題記》中所說的“椒山公”,,指明代著名諫臣楊繼盛,?!敖柾林魃健保?即富順縣鐘秀山,。富順古時屬江陽郡江陽縣(今瀘州市),,北周初年分離出來另設(shè)郡縣后,仍沿用“江陽”為別名,。而土主山則指鐘秀山,,因山麓曾有土主廟,故民間以土主山稱之,。
清光緒三十二年(即丙午1906年),,樂山增生謝文明到富順做客,見“第一山”三字縱橫變化,,儼有龍?zhí)⑴P之勢,,遂凝睇久之,竟不舍拓去,。民國七年(即戊午1918年),,心存念茲在茲的謝文明將從富順拓去的“第一山”鐫刻豎碑并撰志文,立在峨眉山萬年寺,,因而此碑就更加流傳廣遠了。
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字元章,,號襄陽居士,官拜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與蘇東坡、黃庭堅,、蔡襄合稱北宋四大書法家,。相傳米芾南游時,曾在江蘇西部的盱眙縣南山汴河口題詩:“京洛風塵千里遠,,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橫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辈駮暗谝簧健比昼澘獭?/p>
富順“第一山”石碑位于城中西湖右岸鐘秀山山腰,。據(jù)史料記載,,米芾從未到過富順。那富順“第一山”書碑從何而來,?原來是一位叫韋蕃的富順人致仕回鄉(xiāng)時,,從江蘇盱眙縣南山汴河口拓回米芾手書“第一山”三字,,刻石立碑于縣城鐘秀山腰。韋蕃,,字本培,,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歷官至大理寺正卿,。
富順“第一山”石碑,,陰刻文字,碑高2.40米,、寬1.10米,、厚0.20米,加上弧形碑帽和長方形碑座,,全高3.25米,。清人陳祥裔在《蜀都碎事》寫道:“富順縣治后山上文昌宮,有米元章題‘第一山’三字,,字大如輪,,遒媚可愛?!?/p>
該碑刻歷經(jīng)400余年,,保存完好,現(xiàn)成為富順縣內(nèi)重要文物之一,。
編輯:范秦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