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燈初上時的高山井社區(qū)
雨后初晴,,高山井老街的小道雖狹窄潮濕,但卻四通八達(dá),,能夠曲折延伸到釜溪河岸邊,。每次回老屋,陳俊華都有些抗拒,。即使在挖掘機入場拆遷的那一天,,她也只是叫兒子來拍了幾張照留作紀(jì)念。
圖:陳俊華的老街情懷
但與其說是抗拒,不如說是不忍。陳俊華生于斯長于斯,,并和青梅竹馬的鄰居梁德明結(jié)為連理。雖然搬離此地已近兩年,,但對于她來說,從曾經(jīng)的青蔥歲月到昨日的天倫時光,,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景都深深地烙印在腦海里難以忘卻。
“你看,,出門就是一個三岔路口,,一條通往東鍋技校,一條連接川玻廠,,還有一條道直插同興路,。過去我們一個在張家壩上班,一個在‘七六四’工作,,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故園里磚瓦房已被拆去一半,,露出經(jīng)年累月的人跡和雨痕,?!斑@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三線建設(shè)’時期的動遷房,,建筑質(zhì)量很不錯,。我跟愛人結(jié)婚后就住在這里,但其實距離娘家也就幾十米遠(yuǎn),,喊都能喊應(yīng),。”陳俊華介紹,。
圖:高山井“井”字形建筑
歷史上的高山井老街,,“鹽味”很濃、商氣很高,,客商往來,、熙熙攘攘。據(jù)介紹,,在這條不算長且已明顯破舊衰敗,、歷經(jīng)百年風(fēng)雨侵蝕的老街上,有多處大小不等,、風(fēng)格不一,、保存尚好的大戶宅院。它們都是這條街上曾經(jīng)“高大上”的時尚建筑,,今雖物是人非,,卻也風(fēng)韻猶存。
2018年初,,《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hù)規(guī)劃(2016-2030)》獲省政府批準(zhǔn),,高山井街赫然入列全市“八大歷史文化街區(qū)”。同期,,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釜溪東路片區(qū)棚改項目提檔加速,老街居民們“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夢想逐一成為現(xiàn)實,。
圖:鳥瞰高山井社區(qū)
“國家的政策相當(dāng)好。2017年5月開始模擬拆遷,,2018年5月補償款到賬,。娘家加婆家的房子補償款加起來,即便購入兩套二手房,,也還有剩余,。”陳俊華扳著手指給記者“算賬”,,還繪聲繪色地講述起自己相中同興路錦繡家園小區(qū)一套124平方米的商品房,,言談舉止間顯示出對房屋戶型、朝向和裝修的滿意程度。
不僅要讓居者有其屋,,還需優(yōu)其屋,。謝春闌說,如今,,站在老街制高點,,最引人注目的不再是東西向逶迤的民居,而是隔河相望的順龍壩安置房嶄新的高樓群,。對于979戶像陳俊華這樣的拆遷戶來說,,棚戶區(qū)改造的樣板就在眼前,安居樂業(yè),、生活小康的美好愿景正在變成現(xiàn)實,。(記者 羅樂 卜一珊 張翠娜 周姝? 攝影 宋姿熠?周航宇)
編輯:熊丹
責(zé)任編輯: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