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繆靜 攝影 宋姿熠

重溫那些過往的歲月,,郭廣嵐引用清代學者陳之藩的一句話說:“許多許多的歷史,才可以培養(yǎng)一點一點傳統(tǒng),,許多許多的傳統(tǒng),,才可以培養(yǎng)一點一點文化?!闭窃谶@種思想的啟迪之下,,郭廣嵐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心力,專注地去做一件事,,堪稱歷史雕刻語言的“解謎人”,,其從藝術視角出發(fā)并結合學術鉆研的工匠精神,著實令人欽佩,。
12月26日正值周末,,隆冬時節(jié)的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靜謐空間里始終保持的深邃底色,,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當72歲的郭廣嵐再次回到曾經(jīng)躬身求索的這方土地之時,已是“發(fā)如雪,,鬢如霜”,。步入會館,點滴入目,,那種咀嚼破譯一石一木雕塑之謎的回憶洶涌襲來,。他手持著作目錄拉頁,,抬頭俯首,思緒翻滾,,閉目方能識別雕塑方位的熟悉感,,仿佛從不曾消失。此番回鄉(xiāng)之行,,正如他自己賦詩所言,,可謂“百年圖錄在,淚眼已模糊”,,無以言說的刻骨銘心,。

“來看《失代洲》這幅,西秦會館里極具代表性的木雕作品,,是清代各地舞臺上經(jīng)常上演的一出戲。其深刻意義在于,,把忠,、孝、節(jié),、義集中體現(xiàn)在同一畫面中……”郭廣嵐隨手向會館賁鼓閣樓沿欄板上的一幅木雕指去,,娓娓道來的故事引來游客駐足聆聽??床粔虻牡窨?,讀不完的歷史。每一幅,,郭廣嵐都能講出它的歷史源頭和其中蘊含的故事,。

“精美的木雕、石雕就是這座木構建筑群的靈魂,?!痹賹す袍E,郭廣嵐如數(shù)家珍般切入主題,。他講道,,西秦會館內眾多的木雕、石雕,,風格獨特,,內容豐富,包括戲劇場面,、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社會風貌,、清供,、博古、花卉禽獸等,組成了龐大的人文歷史畫卷,,是研究古代建筑史,、戲劇史、井鹽發(fā)展史,、風俗史,、雕塑繪畫史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郭廣嵐的指引下,,偶遇的游客們乘興而往,,目不暇接,那些被隱藏的細節(jié)被一一揭開——會館木雕的主體部分81幅人物,、故事情節(jié)木雕,,絕大部分為當時流行戲劇,是一幅多姿多彩,、有情有味的社會風俗畫,。“這里不再是傳統(tǒng)的詩詞歌賦的天下,,高雅的趣味已讓位于世俗生活的真實寫照,。”研究過程中,,郭廣嵐發(fā)現(xiàn),,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隱士僧尼,、販夫走卒,以及打富濟貧的綠林好漢,、敲鑼打鼓的民間藝人,、沿街賣唱乞討的浪人……都涵蓋其中,可謂包羅萬象,。這些題材源于戲劇,、小說、歷史,、民間傳說等,,面向的是現(xiàn)實生活,滿足的是一般市井大眾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要求,,一幅幅繽紛絢麗集大成的社會風俗圖卷,,成為封建社會的縮影。


站在寬敞的天街往上望去,,會館月臺和大丈夫抱廳相連的石柱上,,鐫刻著兩幅楹聯(lián),,其一為:“欽崇歷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實惟知有漢,徽號或為侯為王為君為帝當日只不愧為臣”,。旁有一副聯(lián),,可謂異曲同工?!翱v觀兩聯(lián),,借助對關羽的贊頌,號召人們學習和發(fā)揚關羽那種忠于漢室的精神,,不屈不撓,,光復漢家大業(yè)?!苯?jīng)過多年的研讀,,郭廣崗終于弄懂了建廟者以 “藏頭護尾”寫作法所要表達的意思?!皟陕?lián)有著明確的政治傾向,,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尊漢排滿’這一思想一直貫穿在會館的木雕、石雕等藝術品中,?!痹诠鶑V嵐看來,該發(fā)現(xiàn)對破譯會館木雕石雕有著綱舉目張的作用,。

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長期以來,人們無法辨識西秦會館內現(xiàn)存127幅木雕和97幅石刻,,對它們所表現(xiàn)的題材,、人物、內容不知其來歷與出處,,不知其寓意與象征,,這是一個文博內部研學管理的自身窘困,更是接待游客難以自圓其說的失禮尷尬,。因此,,逐一辨識和解答一大堆前朝留下的木石難題,無疑是一個需要閱歷,、通識,、學力、心力,、勞力和耐力的繁浩異常的文化工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富順文化館調入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的副研究員郭廣嵐,因偶讀中國雕塑史學界泰斗王子云的《中國雕塑藝術史》,,了解到其中推介的西秦會館木雕石雕在雕塑史上意義重大,,便毅然決定接受破解這一難題的艱巨任務。此前,,鹽史館曾組織七批專業(yè)人員試圖攻克這一課題,,并邀請無數(shù)到自貢演出的各地藝人上門賜教,無奈30余年間總共才辨識出其中13幅,,且其中3幅為誤識,,成功率不及百分之五,足見考證辨識之難,,非常人能想象,。
在接手這項工作后,郭廣嵐帶著照片,,遍訪自貢及周邊地區(qū),、成都及與成都相鄰的地市縣,找到民間的泥工,、木工,、石工、學者,、民俗專家,、川劇藝人、導演,、鼓司和一些戲劇愛好者們,,希望人他們能幫助辨識這些雕刻?!半m然他們能辨識出的作品甚少,,卻讓我獲得了民俗、戲劇等方面的不少知識,?!?/p>
“無從著手,不知從何說起,,根本找不到突破口,,任務比我預計的困難一百倍?!惫鶑V嵐記憶中的“僵局”持續(xù)時間很長,,那是一種四壁皆墻的困頓,充斥著無能為力的哀愁,。

有一天,,郭廣嵐得知自貢川劇團有一批退休老藝人,,每天天不見亮就在市中心旁邊一個較偏僻的名叫太平街的茶館喝茶,他就帶著一沓照片去向他們請教,?;叵肽切┠暝苓^無數(shù)次的地方,郭廣嵐還記得,,盡管老人們大多辨不清畫面上的內容到底屬于哪出戲中的場面,,但無論說到哪出戲他們都清清楚楚,且多數(shù)的戲都粉墨登場親自演出過,,興致勃勃地說個沒完,。已近半百的郭廣嵐懷著虔誠的心和他們交朋友,向他們請教,。

“我喜歡這種特別的‘碰撞’,,盡管對破譯雕刻并沒有太直接的收獲?!泵刻煸缟?,郭廣嵐和他們喝茶聊天,改變辨識的方法,,先通過場景中人物的言行舉止,、體貌表情、衣冠飾物,,相互關系與布景特點,,給他們講述照片上的情景。比如:船上站著一個魁梧的大漢,,手持鋼刀,圓睜兩眼,,正在行劫,;船艙里一官員模樣的人和他的隨從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劫匪們有的提著燈在打信號,;有的叉著雙手冷眼看著船艙里發(fā)生的一切,;一只小船劫持著一位美麗的少婦向遠處劃去……話匣子便由此打開——有人說是《劉洪殺船》,有人說是《肖方殺船》,,還有人說是?《洪江渡》,。郭廣嵐立即把他們所說的劇名記下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發(fā)達的當年,,人工查找劇本和有關資料,,繁瑣程度可想而知。他一邊閱讀一邊對照分析,,去偽存真,,多番論證,,直到照片上的情景和劇本的內容完全吻合后,才一筆一筆在稿紙上寫出初稿,,并附上照片請老先生們確認這是什么戲的場景,,有哪些人物,直到他們點頭認可為止,。如此一來,,一幅作品常常要幾經(jīng)反復才能最后定論?!爸档酶卸鞯睦纤嚾耸峭炕?、王守一、白志榮,、李正治,、黃一萍等。他們有豐富的演出經(jīng)驗,,是真正的內行,。”郭廣嵐說,。
“讀著讀著就哭了,,看著看著竟忘了吃飯,新書翻成了破書,,資料,、手稿裝了幾麻袋……”經(jīng)過十多年的探索,郭廣嵐反復細讀了厚厚的五本《戲考大全》《綴白裘》《川劇傳統(tǒng)戲劇匯編》和各地的地方戲劇選,、戲劇志,、各種鬼怪神話等著作,終于梳理出這些木雕里蘊藏著的幾條主線,,又利用山陜地區(qū)修建同鄉(xiāng)會館多對稱,、排比的表現(xiàn)手法等特點,終于把這座會館里的木雕,、石雕中的故事全部破譯出來,。

這位在鹽業(yè)歷史博物館工作二十余年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從一開始的“猜謎”,,到最終循跡規(guī)律,,暢快淋漓地領略了“頓悟”二字帶來的大快朵頤。
如今,,郭廣嵐的這部著作已成為鹽業(yè)歷史博物館解說團隊的教科書,。
明清的會館,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兵燹和浩劫,,較為完好地保存到現(xiàn)在的已經(jīng)不多了,。乾隆年間,,由山陜地區(qū)來自貢經(jīng)營鹽業(yè)致富的鹽商們,集資修建的同鄉(xiāng)會館——西秦會館,,至今較為完好地屹立在鹽都自貢的市中心,,是會館與神廟相結合的建筑群。中國雕塑史學界泰斗王子云所著《中國雕塑藝術史》(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中,,慧眼獨具地推介了安徽亳州花戲樓,、四川自貢西秦會館、山東聊城關帝廟,、廣東廣州陳家祠堂等中國四大名館,,逐一點評了它們各自所具備的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特色。他熱忱肯定西秦會館“在雕飾方面,,主要集中在戲樓檐間的木質雕刻上,,其內容豐富,造型優(yōu)美精致,,可稱集清代建筑雕刻藝術的大成,。”

“作者通過‘古今中外’‘文獻田野’分析方法,,從平民生活的視角,,對西秦會館建筑構件的雕刻內容進行了客觀審視,給會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迪,,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的精辟詮釋,。”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研究員吳加安如此評價,。
一部厚重的學術典籍《驪珠重輝:西秦會館木雕石雕藝術》,在出版當年被全國20家出版社聯(lián)合推薦,,排位當期推薦書目之首,,業(yè)界有人將其稱為一部迷你型的文物珍籍。在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原館長宋青山的鼎力相助下,,該書以團隊精神和社會力量為后盾,以展示和解讀文物研究的詩意境界為使命,,成為該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同志們協(xié)同努力的嘔心瀝血之作,,有著不可低估的地標和普世意義的文化價值,它不僅屬于今天,,屬于明天,,也屬于子孫后代。

足足300多頁,,圖文并茂,,編排精巧,,引人入勝,懂書的人都說好,,但知他的人都說累,。而郭廣嵐卻以淡然泰然的態(tài)度說:“我用13年時間梳理出了尊漢排滿、忠孝節(jié)義,、福祿壽禧,、漁樵耕讀、松鶴遐齡,、八仙八愛,,以及歌頌山陜地區(qū)歷史杰出人物幾條脈絡,完成了一次與古建筑的跨時空對話,,這輩子活得值,!”破譯全館的木雕石雕結集成書之時,郭廣嵐早已步入退休之年,。在為自貢地方文史研究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這位在朋友眼中耐得住孤獨和寂寞的古稀老者壯心不已,又默默專注于他在乎的另一樁心亊——研究古典詩詞,,勤攻書法繪畫,,在詩意的書畫中笑傲江湖。
編輯:陳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