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全國多地疫情又呈反彈之勢,,呈現(xiàn)點多、面廣,、頻發(fā)的特點,,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近兩年來最嚴峻挑戰(zhàn)。雖然早在去年12月,,天津便在內地“首戰(zhàn)”奧密克戎,,但隨著近期吉林、上海等地局部疫情的暴發(fā),,迎戰(zhàn)奧密克戎的復雜性再次凸顯出來。
專家表示,,奧密克戎毒株或是德爾塔毒株防控難度的十倍,。這意味著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此前廣東,、山東、河北,、吉林等地面對奧密克戎傳播時,,從嚴從緊采取隔離、管控,、封控,、篩查等防控措施,均已呈現(xiàn)向好態(tài)勢,。實踐一再表明,,堅持“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堅決做到“四應四盡”,,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的關鍵,。
值得警惕的是,就在疫情防控吃緊的時候,,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冒出來“帶節(jié)奏”,。它們鼓吹“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美英等國已經“成功與病毒共存”,,在輿論上試圖制造出西方國家已經完全擺脫疫情干擾的“繁榮景象”,,甚至認為這是一種西方“群體免疫”的勝利。但無論在道義上還是科學上,,這些觀點都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奧密克戎毒株傳染力強、傳播速度快,、毒性降低的特性也讓“大號流感”等論調廣泛流傳,,但從目前國外數據來看,,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的死亡率要比德爾塔高。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日前稱,,一些國家的死亡率已達到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我國的基本國情是,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少兒人口超過2.5億,,二者相加超過5億,如此龐大的“一老一小”群體決定了我們決不能有任何 “躺平”的心態(tài),,必須堅持“動態(tài)清零”,,主動出擊、從嚴管控,,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疫情規(guī)模性反彈,。
事實上,美英等國放任與病毒“共存”,,只不過是在疫情防控問題上“非不想為卻實不能為”的被動“躺平”,。其所謂的“群體免疫”,本質上是放任大量免疫能力低下的弱者淘汰出局,,這是一種殘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中國用嚴格的管控隔離政策,把老年人,、有基礎病的人都保護下來了,,這是很了不起的。
即便付出了大量的生命代價,,西方國家也遠遠不能說已經“戰(zhàn)勝”了病毒,。以英國為例,它于3月結束了所有防疫措施,,開啟了所謂“共存模式”,,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感染人數激增、醫(y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病毒感染造成企業(yè)復工人員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德國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宣布取消5月停止強制隔離措施的決定,,該國衛(wèi)生部長甚至還公開表示自己“犯了一個錯”,。
實踐證明,“動態(tài)清零”是中國當前抗疫的最佳選擇,。疫情越吃緊,,越要全面準確堅持“動態(tài)清零”。值得強調的是,當前一些地方給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困擾的,,恰恰是沒有落實好“動態(tài)清零”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全面準確堅持“動態(tài)清零”,一方面,,要堅持“快速反應,、精準防控”,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做到發(fā)現(xiàn)一起撲滅一起,;另一方面,,要“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xiàn)最大的防控效果”,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過去兩年多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tài)清零,我們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面對新一輪的嚴峻考驗,全面準確堅持“動態(tài)清零”,,充分彰顯黨和政府高度負責精神與實事求是態(tài)度,,中國的抗疫行動必將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本文系《環(huán)球時報》社評,,原題為:疫情越復雜,,越要全面準確堅持“動態(tài)清零”)
編輯:吳山冠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