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省委組織部主辦的川南片區(qū)“我是黨課主講人”基層黨課擂臺賽在我市舉行,來自自貢,、內(nèi)江,、宜賓、瀘州,、樂山的10名“黨課主講人”用極富時代特征,、文化特色和地域特點的精品黨課讓現(xiàn)場觀眾回味無窮,線上直播點擊量達110萬人次,,有效激發(fā)了基層黨員教育新活力,。
黨課是一種傳統(tǒng)、鮮活的黨內(nèi)教育方式,,目的是讓理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讓黨員聽得懂,、坐得住,、學得進、有觸動,,這就需要理論宣講在內(nèi)容上創(chuàng)新,、在效果上實用,,在理論交流中擦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筆者認為,,需立足“三味”,,才能更好地讓基層黨課活力常在,更多地讓基層黨員汲取奮進新時代的力量,。
要讓黨課有“黨味”,。黨課作為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方式,。要抓住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主線,,通過“黨課+公益電影”“黨課+勞動實踐”“黨課+志愿服務”“黨課+情景劇表演”等模式創(chuàng)新,讓有意義的黨課更有意思,,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鹽都大地落地生根,,切實推動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果轉(zhuǎn)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自貢的強大動力。
要讓黨課有“新味”,。黨課教育是否真正落地見效,,關(guān)鍵看黨員是否樂于接受、觸動靈魂,。如果黨課長期停留于“臺上一人講,、臺下眾人聽”這樣的授課方式,就容易造成“審美疲勞”,。要針對傳統(tǒng)黨課內(nèi)容單一,、平臺有限的情況,變單主體教學為多主體參與,,變線下學習為線上線下同步學習,,變學員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為主動展示學習成果,聚焦小話題,、小議題,、小課題,使黨課內(nèi)容與實際工作有機結(jié)合,,通過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講授,讓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案例佐證和實踐支撐,,使黨課能走進黨員心里,,切實增強黨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讓黨課有“土味”,。自貢是一座英雄輩出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深厚紅色底蘊的城市,,孕育了盧德銘,、鄧萍和江竹筠3名“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是在化工城建設,、三線建設,,還是在改革開放后的工業(yè)大發(fā)展時期,一代代自貢人不懼風雨,、砥礪前行,,他們的動人事跡和奮斗精神感染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自貢人,為我們深入開展黨員教育提供了眾多生動鮮活的素材,。講黨課也要講黨員干部身邊的鮮活故事,,以接地氣、帶“土味”的內(nèi)容,,讓黨員干部愿聽愛學,,在黨課學習中更好地感悟初心、堅守使命,。
可以說,,基層黨課是潤物有聲的“及時雨”,是流動的黨建“加油站”,。我們要立足“三味”,,把黨課“講透”“講活”“講燃”,才能持續(xù)有力地推動黨員教育取得新的實效,。(陳凡逸)
編輯:馬莉莎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