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李秋玥
近日,,記者對坐落在我市境內的部分塔進行了探訪,,了解其建筑、文化,、美學方面的特色,,管窺這一建筑形式,為城市營造的獨特風景,。

位于榮縣的鎮(zhèn)南塔因塔身呈白色,故人稱“榮縣白塔”,。這座塔巍然屹立于榮縣縣城南面龍頭山巔,,歷經千年時光,依然堅定地守望著這片土地,。如今,,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頭銜,被譽為中國古代磚石建筑的高峰之作的鎮(zhèn)南塔,,得到了更為完善的保護,,地標價值更為凸顯。該縣以塔為中心,,建成了榮縣白塔公園,,黑松、早櫻,、藍花楹,、烏桕等綠化樹點綴園區(qū),讓此地成為大家休閑散步,、尋古訪今的好去處,。
“我們推薦的是一段千年歷史,推薦的是我國古代磚石結構建筑發(fā)展到高峰的產物,?!?009年11月,四川省文物局工作人員在向國家文物局推薦榮縣鎮(zhèn)南塔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這樣提到,。此前,,1986年7月,、1997年11月、2007年6月,,鎮(zhèn)南塔先后成為縣級,、市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市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鎮(zhèn)南塔進行了考察,、論證。專家認為,,這一座宋代磚塔除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外,其建造所采用的核心筒技術,,是我國古代磚石結構建筑發(fā)展到高峰的產物,。鎮(zhèn)南塔由此成為了研究我國古塔發(fā)展進程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據(jù)介紹,,鎮(zhèn)南塔塔身通高23.85米,,占地60.84平方米。其塔基為方形須彌座,,高2米,、邊長7.8米。整座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內5層,、外觀11層,設有塔柱,、心室,、66級石蹬道。底層有拱門,,四周飾以仿木結構的斗拱,,五層塑有羅漢,塔頂為四角攢尖頂,。塔心柱、塔身全部由磚砌造,。塔的中心是一個自頂?shù)降椎拇蟠u石柱子,,這就相當于現(xiàn)代建筑中的核心筒技術。

鎮(zhèn)南塔結構,、造型和裝飾的設計制造,,是我國古代磚塔建筑的一種開創(chuàng)性嘗試,。1000多年前,在沒有鋼筋也沒有水泥的情況下,,用磚結構建成近30米高的磚塔,,而且它經受了長時間風雨的剝蝕,依然雄偉屹立,,這說明了當時我國在高層建筑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鎮(zhèn)南塔也被古代榮州人認為是用來“興文運”的,所以它也被譽為“文峰塔”,。清朝人高見南的《相宅經纂》說:“凡都,、省、府,、縣,、鄉(xiāng)、村,,文人不利,,不發(fā)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擇吉地,,立一文筆尖峰,,只要高過別山即發(fā)科甲?;蛴谏缴辖ㄎ墓P,,或于平地建高塔,皆為文筆峰,?!辨?zhèn)南塔屹立于龍頭山巔,猶如指向蒼天的巨筆,,幾十里外也能見到其風貌,。
古人認為,正因為有了這座“文峰塔”,,榮州之地才能代代出文人,。清代榮縣教諭劉德煜有詩云:“龍頭山勢最玲瓏,文筆巍然聳太空,。直插云霄疑畫日,,時揮煙雨逗飛虹。堂開三教基尤在,,寨鎖重門氣亦雄,。試問科名誰獨占,,崖邊消息已潛通?!?/p>
今天,,鎮(zhèn)南塔在榮縣具有點綴風景、標志城市的重要功能,。它就像指天銀梭,,將天與地、山與水維系在一起,,登臨塔頂俯瞰全城,,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時至今日,,塔的價值早已不局限于一座座具體的建筑。有形的塔是研究建筑史,、發(fā)展史的重要實物佐證,;無形的塔則延續(xù)著歷史文脈,成為城市印象的一部分,。

自貢燈會享譽天下,,在老一輩人心中,彩燈公園絕對算得上是城市地標,。在這里有一座塔,,雖然建成時間不長,但卻讓人印象深刻,,是自貢彩燈文化的重要標記之一,,這便是聳立在公園最高處的自貢燈塔。
從彩燈公園東方廣場大門進入該園,,登上百級臺階,,便可來到自貢燈塔塔底。
自貢燈塔是在原鐘鼓樓舊址之上新建的建筑物,,由清華大學教授設計,,燈塔高48米,塔體為巨大的宮燈形狀造型,。
塔是一盞燈,,燈是一座塔。當年,,自貢燈會還在彩燈公園舉辦時,,此塔與不遠處的彩燈公園大門燈組遙相呼應,是很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物,在整座公園皆可望見,。登上燈塔最高處,憑臺眺望,,燈會美景盡收眼底,。五彩繽紛、星光閃爍的燈火盛景,,猶如銀河墜落人間,。

“塔內第一層設有展示自貢文化‘小三絕’‘大三絕’的綜合廳,游人可在大廳內購物,;第二層為柱體過渡層,;第三層為燈塔主體,呈六角形,,內設餐飲文化大廳,,游人可以在此享受高品位的餐飲服務,品嘗特色菜肴,;第四層為音樂廳,,也是整個燈塔的制高點,游人可在此品茗聽樂,,觀自貢城區(qū)全景,。”彩燈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貢燈塔由四川自貢浙江東方集團出資修建,,于2003年元月竣工驗收。當時,,整個塔以泛光燈,、追光燈、旋轉燈,、激光燈等燈具作為裝點,,寓意年年有新意。
經富順縣東湖大道前往東湖街道同心村的同心山,,一路翠竹相伴,,綠意盎然。步行至山頂,,便能見到三兩棵綠樹后巍峨屹立的“富順文筍”——文光塔,。文光塔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令人嘆為觀止,,這是文光塔留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磚石建造的七級閣樓式塔建在一處由條石砌筑的方形塔基上,整座塔坐東向西,,建筑占地面積50平方米,。塔底層正面開弧頂門洞,門額橫匾刻清道光年間知縣陳長墉題的“文光塔”三個楷書大字,,含有“文風昌盛,、光照環(huán)宇”之意;門柱題刻有清代富順籍進士張震所撰對聯(lián):“七級重光喜毓俊鐘英書臺啟秀,;三臺上映看經文緯武天榜題名,。”
站在塔下不遠處駐足細觀,,會發(fā)現(xiàn)其各部分比例極為勻稱協(xié)調,。塔身、密檐,、結頂寶珠等相互組成了輕重,、長短、疏密相間相連的造型,,在立面上構成了一種看得見的韻律,,美學韻味十足。塔內經113級螺旋踏道可登頂層,,至塔頂縱目四觀,,沱江如帶,天橋如虹,,城廊云煙,,田野碧波,錦繡畫屏,,盡收眼底,。
“塔每面浮雕卷草吉祥圖案;底層正面開弧頂門洞,;塔身青磚建造,,八邊形,每層八面,,八角飛檐,,檐下泥塑花草人物、龍紋及裝飾斗拱,,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通高30米,;塔頂層為寶珠盔頂蓋,?!弊载暿谐鞘幸?guī)劃設計研究院顧問總規(guī)劃師劉亮暉告訴記者,文光塔建筑歷史悠久,,建造雄偉,,石刻、泥塑圖案豐富,,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此外,,文光塔還流傳著很多有趣的傳說,。《富順縣志》載:晉葛仙翁煉丹于此,,常有異人同煉,,故名同心山,后建同心觀,。宋邑人呂震,、呂糙讀書其上,俱以文顯,,山頂建塔9層,,宛如玉筆指天,曰“文筆塔”,。清乾隆,、道光年間先后補修,更名為“文光塔”,,寓縣文風之盛,。
登上富順縣鄧井關鎮(zhèn)鎖江村大佛巖,沿著古道步行,,迴瀾塔高高的密檐越過山門映入眼簾,。塔周邊大樹蓊郁成幽,投下的樹蔭在暑日送出一片清涼,。整座塔坐西南向東北,,俯視奔流不息的沱江。
迴瀾塔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建,,取韓愈“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于既倒”之意而得名。夏秋之際,,每當夕陽西下,,崇隆的塔影倒映對巖山巒,,恰似高壩巨堤橫鎖千里沱江,故百姓習慣叫它“鎖江塔”,,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光塔與迴瀾塔并稱為富順雙子塔,幾經風雨,,見證歷史滄桑,。

“迴瀾塔為九級樓閣式磚塔,占地面積超1000平方米,。四周圍墻環(huán)抱,,前為山門,橫闊21.2米,、進深47.1米,,入口為八字懸山式山墻,通高7米,,方形大門,。入山門則連接平壩,中部十二級垂帶踏道直入塔門,。大門高2.8米,、寬1.4米,門匾石刻‘高瞻遠矚’,,門聯(lián)刻‘不盡江流歸眼底,;富洲全城入胸懷’?!眲⒘習熛蛴浾呓榻B,,“下聯(lián)風化嚴重,現(xiàn)為今人信手‘續(xù)貂’之作,,風化聯(lián)文應為‘無邊福澤饜心懷’,。”
劉亮暉表示,,根據(jù)自貢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富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中記載,,該塔塔基由條石建造,呈方形,,高3米,、邊長13.9米,塔基周邊立獸頭欄板,,塔身磚石結構,,八邊形,九級樓閣式,,逐層上收,,攢盔頂蓋寶珠頂,,通高約50米,塔門上弧頂,,門匾題刻 “回瀾塔”三字,。門聯(lián)石刻由陳長墉所撰書:“玉塔崇隆永作江陽砥柱;金城映帶障回雒水波瀾,?!贝温?lián)是縣人進士張震書:“佛頂觀園光收來德水高千尺;仙云歸洞口不放煙波下五湖,?!?/p>
塔每層正面有題刻,仰頭望去,,從下至上分別為:回瀾塔,、永鎮(zhèn)江陽、西南一柱,、岳峙瀾亭、富育四新,、云蒸霞蔚,;七、八,、九層太高,,字跡部分剝落,不易辨認,。塔身每級用磚疊出塔檐,,八角上翹,塔身正面除底層大門外,,以上各級塔門逐級縮小,,其他各面為圓孔窗,在晴日里,、雨中,、月色里擁有不同的姿態(tài),卻同樣古韻盎然,。

“回瀾塔塔身建造氣勢磅礴,,外部每層檐下泥塑花卉、人物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其建筑精美,氣勢雄偉,,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眲⒘習熃榻B,塔內部中心室設神龕,、供佛像,,圍繞中心室各級設螺旋形磴道,從塔內螺旋踏道143級便可登臨頂層,。
登臨頂層,,俯瞰大地,有“憑空御虛”之感,,縱目遠眺皆是景,。天氣晴好時,北面可以看到自貢境內的鹽井天車,,南面可望見25公里外的青山嶺,,東可遙望文光塔和富順縣城聳立的高樓,西覽丘陵起伏,,云煙繚繞,。
編輯:王梓薇
責任編輯:鄭皓勻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