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wǎng)記者 周姝 攝影 宋姿熠
在一片茂林修竹間,,掩映著一座由小青瓦,、樁板墻點綴的典型川南風(fēng)格四合院,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就出生在這里,,也是從這里出發(fā),,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故居大門,,盧德銘故居的牌匾抬頭可見,。走進正廳,,盧德銘烈士的生平事跡一一陳列,正廳的左右兩側(cè)是盧德銘家的臥室,、廚房等,。置身于此,仿佛時光流轉(zhuǎn),,無聲地訴說著一段段往事,。

故居對面是盧德銘生平事跡臨時展陳。走進展陳正廳,,盧德銘烈士的雕塑身跨戰(zhàn)馬,,揮舞軍刀,英姿颯爽,,讓人肅然起敬,。

展陳運用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shù),以聲,、光,、圖、文等形式,,對盧德銘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4次人生抉擇進行了細節(jié)還原和生動闡釋?,F(xiàn)場,,參觀的群眾絡(luò)繹不絕,,大家邊走邊看,時不時拿出手機記錄,?!笆鞘裁醋尭锩容厒兞x無反顧?參觀后我知道了答案,,那就是信仰,。”游客何先生說道,。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盧德銘故居幾乎每天都有上百人前來緬懷先烈,學(xué)習(xí)黨史,,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我們有一支‘德銘故里’紅色服務(wù)隊,,為村民和游客排憂解難,,還有一條‘紅色長廊’,專門展示全鎮(zhèn)10多名英烈的生平,。今年夏天,,故居基礎(chǔ)設(shè)施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周邊的村舍也進行了紅色氛圍營造?!敝裨妩h支部書記吳平告訴記者,。


一抹紅色,不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游子,。40歲的竹元村1組村民鄭佐江正是其中之一。
“家鄉(xiāng)的變化很大,,父母也在村里,,所以我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编嵶艚嬖V記者,,他承包了村里70多畝土地,正“磨拳擦掌”準(zhǔn)備打造一座集餐飲,、民宿,、垂釣于一體的農(nóng)家樂,計劃于今年底開業(yè),。

“以后游客帶孩子來參觀故居,,接受革命精神熏陶,還能在兒童主題公園游玩,,在農(nóng)家樂聚餐休閑,,一條紅色帶動鄉(xiāng)村振興的旅游鏈條清晰可見,。”吳平說,。
村民們腰包鼓了,,文化生活也得到提高。偌大的文體廣場前,,健身休閑,、彩燈制作各取其趣。怒放的花叢前,,連排的樓房整齊中不失時尚和艷麗,。“游客天天到,、出門不再繞,、荷包鼓了翹、飯后跳一跳……”村民用自編的順口溜,,道出了竹元村現(xiàn)如今的愜意生活,。?
編輯:李秋玥
責(zé)任編輯:歐亞非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