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 近日,,五家日本車企集體陷入數據造假風波,,將日系車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國土交通省于6月10日對位于東京都港區(qū)的本田總部及位于廣島縣府中町的馬自達總部進行了突擊檢查,,此舉緊隨豐田汽車,、雅馬哈發(fā)動機和鈴木被查之后,。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對豐田,、雅馬哈和鈴木的調查,,涉事車企在車輛性能測試中存在嚴重違規(guī)行為,。此次造假事件波及范圍廣泛,涉及違規(guī)車型共計38種,,約170萬輛為豐田汽車,。豐田汽車有三款車型在行人保護測試中提交了錯誤數據。本田汽車有高達22款車型在2009年至2017年間的噪音測試等項目存在數據造假問題,,已售出問題車輛達325萬輛,。另外還有約15萬輛馬自達也涉及測試違規(guī)問題。
面對測試造假丑聞,,豐田,、馬自達、本田等車企的負責人紛紛召開記者會,,鞠躬道歉,,并應要求暫停了部分車型的出貨?!叭毡拒嚻笙騺硪試乐?、精細的工匠精神享譽全球,被視為合規(guī)經營和卓越質量管理的典范,。但近期爆發(fā)的數據造假事件無疑顛覆了公眾對日本汽車‘高品質’的固有認知,,對日本汽車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聲譽造成了嚴重沖擊?!眲倮B品牌戰(zhàn)略專家張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盡管目前查明的數據造假尚未涉及在華銷售的產品,但目前日系車在中國市場表現低迷,此次事件無形中加重了外界對日系車可靠性的質疑,。
造假事件為何頻出
日本車企此次的造假事件并非孤例,。過去二十年來,日本汽車的造假行為屢見不鮮,。
早在2016年,,三菱汽車因四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的違規(guī)操作而公開道歉,丑聞涉及車輛高達62.5萬輛,,此事更引發(fā)日產汽車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22年,日野汽車排放數據和油耗數據造假被曝光,,這一行為可追溯至2003年,,其排放與油耗數據篡改歷史長達近20年,影響車輛超過11.5萬輛,,此事導致日野汽車被撤銷相關車輛的生產許可,。
日本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也頻頻出現造假問題,如早些年的高田公司“安全氣囊”事件,、神戶制鋼的數據造假事件,,以及曙光制動質檢數據造假等。其中,,曙光制動造假時間跨度達20年,,涉及車輛安全性能測試、車輛噪音測試等多個方面,。神戶制鋼數據造假時間也超過10年,,凸顯日本汽車整個供應鏈的信任危機。
為何以“工匠精神”著稱的日本汽車制造業(yè),,頻繁陷入誠信泥淖,?張健分析認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成本控制壓力是主因,?!霸诰薮蟮男袠I(yè)競爭壓力之下,許多汽車企業(yè)為了節(jié)約成本鋌而走險,?!睆埥≈赋觯诩ち业膰H競爭中,,日本車企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和提升競爭力,,不得不持續(xù)推進降本提效改革。然而,,長期壓縮成本導致一線人員和設備面臨困境,,可能誘使企業(yè)采取數據造假等不正當手段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此次豐田被曝光數據造假的車型生產于2009年至2017年,這一時期正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日本車企普遍面臨財務困境,。數據顯示,2008年豐田出現了46年以來首次虧損,,凈虧3500億日元,。其他幾家日系車企也未能避免虧損或利潤下降,該年日產汽車虧損2337億日元,,本田當年的利潤也出現77%的下滑。降本增效成為當時所有日本車企的必然選擇,。
在降本增效方面,,日系車企一直以來以“精益生產”而聞名業(yè)內,這是一種強調消除浪費,、提高效率,、追求卓越質量的生產方式,旨在通過優(yōu)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來滿足客戶需求,。但數據造假的顯現讓日系車企的“精益生產”理念被扭曲。
在汽車行業(yè)資深分析師梅松林看來,,除了財務壓力之外,,日系車企內部存在的極端文化也是造假事件頻發(fā)的原因之一。其表示,,日本企業(yè)文化中過度強調KPI目標與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形成了難以說“不”的執(zhí)行氛圍,導致員工在面對嚴苛要求時傾向于妥協,。譬如在具體執(zhí)行中,,新品上市時間一旦確定,下級和供應商就要無條件執(zhí)行,,有時不得不犧牲合規(guī)標準以保證上市進度,,這種高壓文化環(huán)境為違規(guī)事件的發(fā)生提供了土壤。
日系車在華集體遇冷
在造假事件發(fā)生后,,豐田中國迅速回應稱,,確認一汽豐田、廣汽豐田與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與本次事件無關,,相關認證實驗按照中國法律法規(guī),,在中國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指導下完成,,不存在安全和品質問題,。
但作為跨國車企,任何違規(guī)行為都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此次造假事件無疑讓本就在中國市場表現不振的日系品牌雪上加霜,。
近年來,,日系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表現搶眼,但在中國市場面臨銷量困境,。銷量數據顯示,,2023年豐田、本田,、日產等主流日系品牌在華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豐田銷售188.24萬輛,,同比下滑 0.29%,;本田銷售123.42萬輛,同比下滑10.12%,;日產銷售79.38萬輛,,同比下滑24.05%。此外,,馬自達2023年在華銷量也出現下滑,。
據乘聯會發(fā)布的數據,日系汽車品在華市場份額已連續(xù)三年下滑,,從2020年的 24.1%下滑至 2023年的17%,。2024年5月,日系汽車品牌零售份額已僅剩14.8%,。三年多時間里,,日系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跌去了近10個百分點。
對于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低迷表現的原因,,業(yè)內專家指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日系車失去了吸引力?!跋啾扔谄渌髁鲊H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在電動化轉型上發(fā)展迅猛,本土新能源車企強力崛起,,高續(xù)航的純電汽車占主導地位,。這些都是日系車企始料不及的,日系車錯失了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的十年(2014年至 2024年),?!泵匪闪直硎尽?/p>
日系車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不斷下跌的同時,,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持續(xù)攀升,。2020年—2023年,,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38.4%上升至56%。2024年5月,,自主汽車品牌國內零售份額達到57.6%,,同比增長7.3%。事實上,,被中國汽車品牌拿走市場份額的,,不僅是日系車品牌,還包括德系,、美系,、韓系車品牌。
為順應汽車電動化發(fā)展大勢,,包括日本車企在內的跨國車企均投入重金加以追趕,。豐田表示,將在2024年拿出2萬億日元的計劃投資額加速前瞻布局,,其中有1.7萬億日元用于純電動汽車等前沿領域;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投資10萬億日元向電動化轉型,;日產也推出了全新戰(zhàn)略“TheArc日產電弧計劃”,,對電池產能領域投資4000億日元以上。
在中國市場,,日系車品牌也在加速推出新能源產品,。本田中國除推出純電動e:N系列外,還發(fā)布了全新的純電動“燁”品牌,,首批車型計劃2024年末上市,;日產計劃到2026年推出8款新能源汽車。馬自達也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推出了電動產品MAZDAEZ-6,,以展示向電動化轉型的信心,。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也在發(fā)生變化,當前插電混動的增速遠高于純電動,,而日系車企較擅長插電混動,,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和產品,以此有望扳回一局,?!泵匪闪直硎荆谳^為深厚的品牌和技術積累和加持下,,日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有一定的翻盤機會,。
張健則認為,日系汽車當前面臨的困境與昔日日本家電產業(yè)的衰落軌跡相似,,加之制造業(yè)信任危機頻發(fā),,日系車企想要在電動化浪潮中后來居上,,打造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優(yōu)勢和領先技術,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編輯:劉汶林
責任編輯:彭彥彰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