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3日報道了一篇題為《如何打破“一成不變”的循環(huán),,在中年時重啟生活》的文章,作者是格溫德琳·邦茲,。全文摘編如下:
50歲生日那天上午,,我在深及小腿的泥濘中行進,在帶刺的鐵絲網底下匍匐,,爬上一條距地面17英尺(約合5米)的繩子,,在一片高低起伏的濕滑地帶上下拖動40磅(約合18千克)重的沙袋。有時我會被黃蜂蜇到,。我還投出了一把長矛,。
親朋好友大概沒有想到我會以“斯巴達勇士賽”的方式慶祝自己年過半百,。5年前,我是一個久坐不動的文職人員,,一個長時間面對屏幕的記者,。但是,某次酒會上的偶遇讓我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循環(huán),。
通過不同方式挑戰(zhàn)身心
這是我在新書《并不太晚:在任何年齡挑戰(zhàn)極限的力量》中講的故事,,書中講述了我自己轉變的故事。它也是一部有科學依據的手冊,,幫助尤其是在中年階段的人群,,通過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戰(zhàn)身心。
我在40多歲的時候,,周一轉眼變成周五,,每天面對同樣的事務、工作,、餐館,、社交平臺推送、對話和家庭責任,。我重復著同樣的坐姿,,面對相同的屏幕。這種“一成不變”的循環(huán)似乎難以打破,,即使我意識到人生還有未被挖掘的潛力,。
45歲生日前夕,我在一次晚宴上無意中聽到一個喝了不少杜松子酒的年長男人問一個小孩:“你長大后想做什么,?”
這個問題給我的內心留下了沉重一擊——到了中年,,沒人再這樣問我,我也不會這樣問自己,。我已經做了很多,,當然,還有很多沒做,。
第二天早上,,在谷歌上一通慌亂而漫無目的搜索后,“你能做的最難的事情是什么”這個問題最終引導我發(fā)現了“斯巴達勇士賽”,。這項比賽結合了耐力越野跑和障礙挑戰(zhàn),,我在這方面恰好沒有經驗。作為身材瘦高,、從小到大永遠被運動隊最后一個挑選的孩子,,我總是渴望運動帶給我的某些東西。
現在開始為時太晚嗎,?
一晃八年過去,。如今我已經參加了52場全國各地和兩場世界級斯巴達勇士賽,,其中一場在中東廣袤的沙漠上舉行。我曾是最后一個抵達終點的人,,如今卻時常在50-54歲的年齡組中登上領獎臺,。
這一路走來并不順利。惰性的力量很強,。我花了一段時間才弄清生活中哪些是非必要事項,,然后將其清除,為新事物騰出空間,。健康挑戰(zhàn),、工作麻煩、人到中年的種種義務,,都是我必須面對的障礙,。我現有的各種才能幫不上新愛好多大忙,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令我不舒服的情緒,。
我現在更健康嗎,?我肯定比30多歲的時候強壯。經過實驗室檢測,,我的身體在許多關鍵指標(骨密度,、體脂、肺活量)上,,在同齡人中處于非常健康的水平,。
我更快樂嗎?在工作日,,上班前我會沿著林間小道和鹿一起奔跑,。周六在后院,我會用臨時搭的干草堆練習投擲長矛,。我的朋友里有精英運動員,。我閱讀有關耐力和呼吸技巧的書籍。我在賽跑途中見到一些地方,,那是我活了半個世紀都沒見過的。
突破固化思維重啟生活
1.找到你的“生存意志”,。耶魯大學流行病學教授貝卡·利維發(fā)現,,對衰老持積極態(tài)度的人比持消極態(tài)度者平均多活7.5歲。
利維通過多項研究發(fā)現,,積極面對衰老的老年人身體和認知功能更好,,從重度失能中恢復過來的可能性更大,他們的記憶更好,、走得更快,、活得也更長久,。積極態(tài)度的核心是“生存意志”,這包含有挑戰(zhàn)性,、激勵人的業(yè)余愛好,。
2.不斷問自己:有什么你一直想嘗試,卻因擔心年紀太大而做不了的挑戰(zhàn),?我采訪了一名80多歲的密蘇里州女性,,她看到兒子參加障礙賽跑后,自己也挑戰(zhàn)了一次障礙賽跑,。她先是得到醫(yī)生的許可,,然后去健身房鍛煉3個月以增強體力。
3.不要認為自己的能力固定不變,。斯坦福大學知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說,,在心態(tài)中加上“暫且”這個詞或許有幫助。換言之,,要這么想,,“我不是藝術家、鋼琴家,、沖浪者,、跑步者、企業(yè)家……只是‘暫且’不是”,。
4.不怕出丑,。我們身處在一種頌揚成功和即時滿足的文化中,我們的社交平臺充斥著濾鏡美化后的勝利畫面,。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傾向于避免表現出愚蠢或無知的樣子,不僅是在職場,,連個人業(yè)余愛好也是如此,。“尊嚴”一詞悄然進入我們的詞典,。
但正如我親身發(fā)現的,,學習某種困難的新事物意味著要放棄“主控開關”。就像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的:“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就要安于被別人視為愚蠢,。”
5.定義你的“莊稼”,。我曾一度很難擠出時間投身自己的新愛好,,直到有一天,我在北卡羅來納州海邊開車時停下來回一條短信,看到一個農民專注地在開拖拉機,,才突然醒悟過來,。我意識到,他不是在照片墻(Instagram)上滑動手指,,也沒在做其他事情,,而是專注眼前的工作。如果不專注,,他的莊稼就會死,。
這使我開始清除那些浪費時間的東西,無論大小,,因為它們不能養(yǎng)育我的“莊稼”——我把“莊稼”定義為家庭,、健康、工作和障礙賽跑,。說“不”一開始很難,,但隨著時間推移,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我沒有回頭,。(編譯/趙菲菲)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李鈺華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