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瑞/視頻
自貢融媒記者?王漢卿 ?
在龍風山腳下有一座占地4000多平方米,殿閣巍峨,、造型奇特的古建筑藝術珍品——西秦會館,,它融合明清兩代宮廷和民間建筑風格于一體,歷經(jīng)風雨仍屹立不倒,,既見證了自貢鹽業(yè)的輝煌,,也承載了陜西籍鹽商的情感。

西秦會館采用傳統(tǒng)的對稱布局方式,,座南向北,。并且巧妙的運用了山腳坡地的地勢地形,沿著84米長的中軸線,,依次排列著獻技樓,、大觀樓、福海樓,、天街,、抱廳、參天閣,、中殿,、正殿等主要建筑。

走到會館前,,最醒目的是主出入口武圣宮大門,,其上為四層重檐歇山層頂,屋頂下左右飛出兩例翼腳,,形式整齊對稱,,騰空而起,,直插藍天,氣勢非常宏偉,。

會館門前和鄰近兩側的柱底有獅子石雕,,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鋒利,,形態(tài)威嚴。

會館周圍廊樓閣軒以及一些次要建筑環(huán)繞和銜接,,形成一個有縱深,、有層次、有變化的院落群體,,給人以"步步高"的感覺,。



歇山式、攢尖頂式,、卷棚頂...大小不等,,形制不同的屋頂經(jīng)過精心構思、巧妙處理后,,使其在結構上連成一體,,讓輪廓顯得蜿蜒起伏,呈現(xiàn)出抑揚頓挫,、靜中有動的韻律之美,。




檐脊屋面相連,翼角起翹似飛,,加上屋頂,、墻面上各種精美雕像,管中窺豹,,可以大概了解到當時鹽商的豪富程度。


西秦會館的興建緣起,,系由清朝雍正年間,,當時,來自貢地區(qū)經(jīng)營鹽業(yè)運銷和開設錢莊票號的陜西籍商人,,在發(fā)家致富之后,,組成了行幫組織“西秦大會”,并以此名義于雍正十年(1732)買地合資修建西秦會館,。會館于乾隆元年(1736)動工興建,,“費金萬有奇”歷時十六載竣工落成。經(jīng)歷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1988年1月,,西秦會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重要的內(nèi)涵和建造藝術,受到世人的稱贊,。
【原標題】鹽都文物·鏡像? 探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系列報道丨西秦·外慧 ?見證輝煌 這個會館有“鹽味兒”
編輯:張文瀚
責任編輯:繆靜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