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來到黃河之畔,,深以為然,。
黃河之水天上來。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幾”字形的大寫意橫跨三大階梯,,5400余公里奔流不息,沖出峽谷,、塑造平原,、匯聚百川、東入渤海,。
不負黃河萬古流,。奔騰在華夏文明的歷史河床上,黃河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分布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誕生了“四大發(fā)明”和《詩經(jīng)》《老子》《史記》等經(jīng)典著作,。
在9月12日召開的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
臨黃河而知中國,。一條黃河,一段文明的記憶,,一種精神的象征,,一個國家的符號。

從黃河之源看中國力量
《漢書·溝洫志》記載:“中國川原以百數(shù),,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焙蛹袋S河,,為“百川之首”“四瀆之宗”。
110萬年前,,黃河流域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便吸引了古人類在此休養(yǎng)生息,。從遠古時代的河圖洛書傳說,,到伏羲創(chuàng)八卦,,從神農(nóng)氏作五弦之琴、黃帝制衣裳,、堯制陶器,,到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安陽的甲骨文化……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6年前,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nóng)嘗草等古代神話,。此次考察,總書記前往的甘肅天水,正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發(fā)祥地,。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總書記指出,要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永勵后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傳,,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被譽為中華人文始祖,。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渭水流域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tǒng),。時至今日,,每年夏至舉行的公祭大典已成為海內外華人拜謁祖先的盛會。同宗同源,,匯聚共同的力量,,黃河脈動總能牽起中華兒女最深沉的文化認同。
從黃河之治看中國精神
此行途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時說,,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
文物不言,,器以載道。博物院內刻有銘文“宅茲中國”的何尊,,是“中國”一詞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來源,。
水運連著國運。在滔滔河水中尋找“何以中國”的答案,。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
85年前,,家國淪落之際、民族危亡之時,,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的《黃河大合唱》,,發(fā)出了“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怒吼,。
不論是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的“復我河山,,保我民族”,,還是“文化的軍隊”從延安出發(fā)、到人民中去,,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黃河兩岸,、萬山叢中,,從不缺少的是精神。
善治國者必重治水,。黃河是母親河,,也是時起波瀾的憂患河。
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焦裕祿精神發(fā)源地,,在黃河蘭考東壩頭段,總書記佇立岸邊眺望,,向地方干部詢問黃河防汛情況,,了解黃河灘區(qū)群眾生產(chǎn)生活情況;
黃河“幾字彎”的巴彥淖爾,,總書記談到“三北精神”,,講起甘肅八步沙林場“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p>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斗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我們還要繼續(xù)斗下去?!?/p>
從黃河之流看中國形象
大江大河是流動的,成就著人民的交往,,承載著文化的交流,。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黃河見證著,、也影響著各民族的互鑒融通。如今的黃河,正成為中國形象的名片,,講述開放包容的東方故事,。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滴冰藍色的水墨沿著巨幅豎屏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如巨幅潑墨,,展現(xiàn)獨具一格的“中國式浪漫”。
中國—中亞峰會文藝演出,,豪放的秦腔《夢回長安》與高亢的陜北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交相呼應,,盡顯西安薈萃古今的風華神韻。
2100多年前,,漢代使者張騫兩次由長安出使西域,,目的之一便是尋找黃河源頭。張騫的“鑿空之旅”在初唐時期被繪制于敦煌莫高窟,,從此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為伴,成為如今第323窟中名揚四海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強調:“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是屬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p>
此次考察麥積山石窟,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四大石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并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xù)“莫高精神”,潛心為國護寶,,為傳承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山高水闊,,吐納萬千,,一條東流入海的黃河,一個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中國,。
編輯:李鈺華
責任編輯:余鳳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