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稱
??與白肉相比
吃紅肉可能更容易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吃得過多
會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每天多吃一口紅肉
糖尿病,、心臟病、患癌風險會增加
2024年8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對超20萬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36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膳食中更高的血紅素鐵攝入量會導致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6%,尤其是紅肉來源的血紅素鐵,。其中,,血鐵攝入量的增加還會導致血漿中與胰島素血癥、血脂,、炎癥和2型糖尿病相關代謝物往“不好”的方向進展,。想要減少血紅素鐵的攝入量,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平時膳食中的紅肉,,而用魚肉和雞肉等白肉來替換,。

還有研究分析了每天多吃50克加工紅肉和100克未加工紅肉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
研究顯示,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紅肉,,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每天多吃50克加工紅肉,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6%,,患糖尿病風險增加44%,。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紅肉,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1% ,,患糖尿病風險增加27% ,。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fā)布的報告稱:
與消費紅肉、腌制肉類食品有關的癌癥主要是直腸癌,、結腸癌,有些胰臟癌與前列腺癌可能也與此有關,。報告顯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紅肉會增加17%的患癌風險。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15年將紅肉列為第2A級致癌物,,就是“可能致癌物”,,指的是在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jù)還比較有限的致癌物質,。
以上研究并非禁止大家吃紅肉,,只要控制合理的攝入量,調整膳食結構,,保證營養(yǎng)均衡,,才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紅肉和白肉的營養(yǎng)成分
究竟有哪些差別,?
【紅肉】
豬肉,、牛肉、羊肉等一系列哺乳動物的肉,。
肉質:紅肉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
營養(yǎng):紅肉中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同時,,鐵、磷含量豐富,,尤其是鐵,,主要以血紅素鐵存在,是膳食鐵的優(yōu)質來源,。此外,,紅肉還是維生素A,、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白肉】
主要包括禽類和水產類,,比如雞肉,、鴨肉、鵝肉,、魚肉,、蝦肉。
肉質: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
營養(yǎng):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一些深海魚、貝類還有EPA,、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紅肉中缺乏的,對預防高脂血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

要想健康吃紅肉
需要注意以下4條
雖然紅肉被打上了“致癌”的標簽,,但是紅肉除了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之外,還是日常鐵和鋅的重要來源,,所以紅肉該吃還得吃,。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人每天吃水產品40~75g,、畜禽肉40~75g,。
如果有一天稍微多吃了一點,可以在其他天數(shù)來調整,,但不可以把一周的食物量在一天內都吃完,。
建議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75g,,最好選擇精瘦肉,,少吃肥肉和內臟,同時還要注意烹飪方法,,不要吃油炸,、熏制和燒烤的紅肉。
1.日常飲食盡量選擇瘦肉
比如里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五花肉和肥牛等;
2.多采用低溫烹調的方式
除蒸煮燉之外,還可將肉做成肉餡,,用來做包子,、餃子、肉餅及丸子等,。
3.將大塊肉切成小塊
如切絲,、切丁、切片,,與其他蔬菜搭配食用,,既可控制攝入量,又利于營養(yǎng)均衡,。
4.肉要現(xiàn)買現(xiàn)吃,,冷凍最好不超過一個月
肉最好吃新鮮的,在冷凍狀態(tài)下,,肉雖然不會出現(xiàn)細菌大量繁殖,,但一旦化凍就會比鮮肉更易滋生細菌。因此,,肉解凍后忌再次冷凍,。

健康小貼士
1.紅肉是哺乳動物的肉,白肉是海鮮水產,、禽類的肉。
2.每天多吃一口紅肉,,糖尿病,、心臟病、患癌風險會增加,。
3.控制合理的攝入量,,適量食用牛羊豬等紅肉對人體是有益的。
4.建議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75g,,最好選擇精瘦肉,少吃肥肉和內臟,,同時還要注意烹飪方法,,不要吃油炸、熏制和燒烤的紅肉,。
編輯:劉汶林
責任編輯:彭彥彰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