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多年前,,云南普洱專區(qū)各民族代表立碑盟誓,,鄭重許下“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的錚錚誓言,。
70多年來,,這份“一心一德跟黨奮斗”的真摯信念穿越時間長河,歷經風雨,,深深植根于各族兒女的心中,。

“走,去社區(qū)吃熬飯,!”在青海省西寧市祁連路西社區(qū)的廣場上,,一排排長桌長凳安置妥當。一位年逾70歲,、頭戴民族圓帽的大爺正忙著將一碗碗熬飯盛出鍋,,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熬飯阿爸”。
作為一個擁有463名少數民族居民的多民族社區(qū),,每當佳節(jié)來臨,,祁連路西社區(qū)都會舉辦“百家宴”活動,邀請各族群眾歡聚一堂,。小小社區(qū)里這幸福溫情的一幕幕場景,,是各族群眾和諧聚居的縮影,也是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真實寫照。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論斷。時隔七年的2021年8月,,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p>
“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薄扒嗪J俏覈贁得褡宸植技械氖》荩^續(xù)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薄皬V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qū),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薄涌烀褡宓貐^(qū)發(fā)展,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讓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始終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近年來,,從依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到設立“智慧服務站”,、完善鄰里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各地各部門持續(xù)推動各族群眾在文化熏陶中不斷增進認同感,,涵養(yǎng)家國情懷,。同時,我們加大財政投入用于一系列貼近群眾,、惠及民生的實事項目,,完善道路交通、人居環(huán)境,、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企業(yè)進村,搭建電商平臺,努力破解民族地區(qū)農產品銷路難題,,開辟增收致富新途徑……我國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一幅籽籽同心、共謀發(fā)展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正如一粒粒“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偉大實踐中,,要像一家人那樣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攜手同心,、開拓進取,構筑起我們堅不可摧的民族團結之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凝聚力量,共創(chuàng)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編輯:彭彥彰
責任編輯:劉汶林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