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安區(qū)的張婆婆在家人的陪同下,,匆匆趕到自貢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就診,。她面容痛苦,,口中不斷發(fā)出呻吟,,嘴角還掛著未干的唾液,。婆婆的兒子焦急地說道:“醫(yī)生,,她喉嚨卡了東西,,痛得厲害,現(xiàn)在連口水都吞不下去了,,快想想辦法,。”
原來,,在就醫(yī)當天中午,,張婆婆喝補藥湯時,不慎將棗核一同咽下,。起初,,她感覺棗核卡在了喉嚨里,伸手入嘴試圖摳出,,隨后又喝了半碗曬醋,,可棗核仍沒有弄出來。為不麻煩子女,,她折騰一番后又煮了半碗菠菜強行咽下,,當時似乎感覺棗核已滑落下去,這才松了口氣,。但不久,,她吞咽時的疼痛愈發(fā)強烈,才通知了孩子,,于是有了急診室里的一幕,。
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入院檢查后,張婆婆的癥狀確診為食管異物穿孔伴感染??剖已杆俳M織評估與準備,,緊急實施食管異物取出術,順利將棗核取出,。
每逢冬至前后,,因熬補藥湯時放入紅棗,一些老年人牙齒不好,,或喝湯時嬉笑交談,,不小心就將棗核吞下,卡在食道中,,咽不下又吐不出,,痛苦不堪。棗核兩端尖銳,,若用飯菜強行咽下等錯誤方法處理,,極易導致異物穿破食管,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部分老人不愿給孩子添麻煩,,像張婆婆一樣嘗試各種“土方法”,或就算異物卡喉多日因想省錢不愿就醫(yī),,導致情況惡化,,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頸部膿腫、縱膈膿腫,、大出血,、嚴重感染等情況而危及生命。
在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每年像張婆婆這樣誤咽異物的患者并不在少數(shù),。魚刺、雞鴨兔骨頭,、雞蛋殼,、帶鉤假牙、刀片,、玩具小零件,、硬幣,甚至還有啤酒瓶蓋等異物卡喉的情況,。食管異物通常在進食匆忙,、注意力不集中時發(fā)生,老年人因牙齒缺失,、感官功能減退,,食用帶骨,、帶核食物時更易出現(xiàn)此類情況。就如張婆婆喝補藥湯時,,由于大牙基本脫落,,未充分咀嚼便咽下,從而導致棗核卡住,。此外,,兒童好奇心重,易將小物件放入口中誤吞,,進食時嬉鬧,、講話、注意力分散等行為也容易造成誤吞異物,;而神志不清,、食管本身患有疾病等因素,同樣可能引發(fā)食管異物,。
食管異物的典型癥狀有三。一是吞咽困難,,其程度與異物造成的食管梗阻程度相關,。完全梗阻時,吞咽困難顯著,,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咽,,多在吞咽后即刻出現(xiàn)惡心、嘔吐,;異物較小者,,仍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二是吞咽疼痛,,上段食管異物疼痛最為明顯,,常位于頸根部中央,吞咽時疼痛加劇,,嚴重時頸部轉動受限,;中段食管異物疼痛則位于胸骨后,有時可放射至背部,。三是呼吸道癥狀,,如呼吸困難、咳嗽,、發(fā)紺等,,多見于嬰幼兒,尤其是食管入口及上段的異物,。
要防范食管異物,,有以下辦法,。進食時保持專注,對食物充分咀嚼,,特別是帶骨,、帶核、帶刺的食物,。如需飯菜混吃,,務必仔細咀嚼后吐出骨刺。老年人進食最好有家人陪伴,,塊狀食物應切小后食用,。牙齒松動需及時處理,佩戴義齒者應避免粘性強的食物,,假牙松動或損壞應及時修理,,睡眠時取下活動假牙。同時,,要讓兒童遠離細小物品,,并加強安全教育。烹飪前仔細剔除骨頭,、魚刺等,;將小物件妥善收納,放置在兒童無法觸及之處,。
若不慎誤咽異物,,務必立即就醫(yī)取出。常見的咽部異物如魚刺等,,及時就醫(yī)可在門診使用專用器械直接取出,。若強行吞咽,可能使異物進入喉部或食管,。因此,,異物卡喉時切不可吞咽飯團、饅頭,、蔬菜等,,雖偶爾可能奏效,但更多情況下會像張婆婆一樣加重食管損傷,,甚至導致食管穿孔,,傷及頸部、胸腔大血管與心臟,,引發(fā)致命風險,。
食管異物絕非小事,大家應提高防范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才能有效避免此類意外的同時,,安享美食。(劉秀)
編輯:王斯璇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