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羅祥瑞
自貢融媒記者 王漢卿
每當人們提及四川榮縣,,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享譽全國的“榮縣大佛,,”殊不知在榮縣城內還有一座歷史悠久,、雕刻精美的唐代佛像,,因造像比大佛小,,故人們通常稱之為“二佛”這座造像雖不及榮縣大佛聞名遐邇,卻自立于山崖之上,,獨具韻味,。

二佛所在廟宇,唐代,、北宋時取名“開元寺”,,南宋改名為“凈土院”,明代又取名“廣志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因沿崖有千佛,便取名為“千佛寺”,,又因二佛坐落在廟內,,后人亦稱其為二佛寺。

來到二佛寺,,這座寺廟依崖而建,,結構別致,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融,,崖壁在陽光照射下,,金彩熠熠,不愧有“金碧崖”之稱,。

細觀崖壁,,上面鑿有造像數(shù)百尊,大小不一,,有的單獨矗立,,有的成片成群。

造像常年深藏山壁之中,,由于年代久遠,,不少已漫漶不清。

其中有些石刻造像已風化成“意識流”般的藝術作品,,令人感嘆,,“風之手”不僅模糊了石刻,流線型的歲月之痕,更承載著年代的厚重,。

其中,,巨大的天王立像十分吸睛,造型頭戴高冠,,冠飾卷草紋,,左手持塔狀物,右手插腰部,,雖有風化跡象,,但還是可以看出曾經(jīng)的精雕細琢,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仿佛讓人穿越時空,,領略古代的韻味。

走進寺內,,可以看到有29龕120尊造像,,分別編號為1號龕至29號龕。其中主像二佛位于7號龕內,,龕呈平頂方形,,高8.5米,寬7.3米,,深5.7米,。造像為彌勒坐佛,通高5.8米,,寬2.6米,,頭盤螺髻,端坐在金剛座上,,右手握摩尼珠,,赤足踏蓮,身后有背光,,顯得氣度不凡,,造像左右有對稱的淺雕十二尊結跏趺坐小佛。

在二佛左右的龕壁上刻有28小龕,,有高有矮,、龕內有龕、錯落有致,。

龕內造像題材豐富多樣,,多數(shù)已被妝金,端莊豐滿,,氣質渾厚,。

榮縣二佛對研究唐代石刻造像藝術水平和研究唐代時期四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狀況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價值,,于1985年9月被公布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標題】鹽都文物?鏡像?探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系列報道|獨具韻味的“二佛”
編輯:羅祥瑞
責任編輯:尤洋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