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麻辣火鍋,,紅油翻滾沸騰;湖南剁椒魚頭,,辣椒色澤鮮亮,;陜西油潑辣子面,熱油“呲啦”作響……辛辣美食,,令人垂涎,。“辛”和“辣”是一回事嗎,?它們對身體有哪些利害,?來看看中西醫(yī)專家怎么說。
辛辣為啥越吃越上癮
聽到“辛辣”兩字,,湖北女孩曉秋眼睛一亮——“吃辣的感覺就像放煙花,,那種刺激‘嘭’的一下在舌尖炸開,簡直就是痛并快樂著,!”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主任醫(yī)師趙魯卿告訴記者,,辛辣食物是一類含有刺激性味道食材的統(tǒng)稱,包括蔬菜類——如蔥,、姜,、蒜、洋蔥,、韭菜,,調(diào)味品類——如八角、桂皮,、豆蔻,、白芷、麻椒,、胡椒,、芥末、咖喱,,還有各種酒類,、酒精飲料、姜汁可樂等飲品,。
那么,,“辛”和“辣”能畫等號嗎?
“盡管這兩個字在日常表達中經(jīng)常被混用,,但它們并不完全相同,。”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副主任醫(yī)師王蕤說,。
一方面,,食物中的辛味和辣味源自相同的化學成分,它們帶給人的味覺感受也相似,。王蕤介紹,,辣椒素,、大蒜素、姜辣素等化合物,,會刺激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產(chǎn)生灼熱、刺痛和麻木感,,同時促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釋放內(nèi)啡肽,,帶來愉悅感。刺激與獎賞并存,,讓人又“痛”又“快”,,這便是吃辛辣令人上癮的原因。
另一方面,,從感官體驗和性味藥理角度看,,“辛”比“辣”的含義更廣泛。趙魯卿解釋道,,不同于“辣”側重痛覺感受,,談到“辛”時,還意味著一種揮發(fā)性芳香物質(zhì),,以及它在中醫(yī)理論中所概括的一類食材和藥材的性味,它們具有發(fā)散表邪,、行氣活血的作用,。
辛辣食物營養(yǎng)滿當當
中餐館的后廚里,廚師的快刀與案板發(fā)出脆響,。大蒜被拍碎剁細,,連同小米辣、香菜和調(diào)味料一起拌進蒸軟的手撕茄條,,用來提味殺菌,;隔壁日料店的餐桌上,食客從冰沙上夾起一塊三文魚刺身,,輕點芥末,,鮮味混合著辛辣滑入喉頭……
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對這個問題的爭議從未停過,。專家表示,,對于體質(zhì)適宜的健康人群,適量攝入辛辣其實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辛味藥物多為溫熱性質(zhì),,氣味芳香,能夠歸入多個經(jīng)絡,,常用于緩解風寒感冒和脾胃虛寒,?!壁w魯卿介紹說,生姜,、干姜,、桂枝入肺經(jīng),能發(fā)散解表,、行氣血,、通鼻竅,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等有助于化痰宣肺;香附,、柴胡,、青皮入肝經(jīng),能夠疏肝解郁,;附子入腎經(jīng),,溫腎助陽;春砂仁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化濕解濁,,恢復胃腸道功能。除了內(nèi)服,,中醫(yī)外治法也推薦用姜片和花椒煮水泡腳,,有助于行氣止痛、溫經(jīng)通絡,、溫中散寒,、生發(fā)陽氣。
從營養(yǎng)學視角來看,,辛辣食物一般低糖低脂,,而且富含維生素A、B1,、B2,、煙酸、胡蘿卜素,,鉀,、磷、鈣,、鋅等礦物質(zhì)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營養(yǎng)價值頗高。“這些物質(zhì)都對人體機能具有一定正向調(diào)控效果,?!蓖蹀ㄕf,辛辣食物進入胃部,,首先促進胃酸分泌,、腸蠕動加快,從而提振食欲,。同時,,辛辣食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這對于手腳冰涼的人群尤為有益,,婦科也常用紅糖生姜茶暖宮活血,。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提到,常吃辣食可以預防高血壓,,因為辣椒素能促進血管內(nèi)皮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王蕤介紹,,洋蔥中的前列腺素和槲皮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同時,洋蔥中的另一些成分能加大細胞對血糖的利用程度,,抑制胰島素抵抗,,輔助糖尿病患者調(diào)控血糖。
此外,,一些辛辣成分還有助于鎮(zhèn)痛,、抗炎、抗菌和抗氧化,。例如,膏藥和跌打損傷藥物中就可能含有辣椒素,、辣椒堿,;大蒜素膠囊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幽門螺桿菌、腸道發(fā)炎等疾病,,日常餐飲中也可以吃適量生蒜,;抗氧化功效則表現(xiàn)為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從而起到一定抗衰老作用,,對抑制癌癥也有幫助。
需要指出的是,,針對辛辣成分進行的實驗研究結論,,不能和辛辣食物的日常食用效果畫等號?!耙驗閽侀_劑量談效果并不科學,,統(tǒng)計學相關也不等于確鑿的因果關系,。”王蕤強調(diào),,“我們只能站在藥食同源的角度說,,辛辣食物中的微量成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日常食用量并不能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p>
過度吃辣暗藏風險大
辛辣食物益處這么多,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當然不是,。上火是辛辣飲食最容易給身體帶來的小問題,常見癥狀包括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眼睛紅腫、睫毛發(fā)炎,、便秘,、痔瘡等?!壁w魯卿解釋,,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這是因為辛味食物的溫熱性質(zhì)會消耗人體內(nèi)的水分和津液,,導致人體陰液不足,,無法制約陽氣,陽熱過盛,,從而產(chǎn)生“上火”的熱象,。
“長期過頻的辛辣飲食對身體臟器的損害不容小覷,其中胃部首當其沖,?!蓖蹀ń榻B,在胃鏡下看,,吃辣之后人的胃壁呈紅色充血狀態(tài),,胃酸分泌也會增多。長期充血和高酸環(huán)境會損傷胃黏膜,,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而反復的炎癥刺激是誘發(fā)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曉秋對辣食可謂情有獨鐘,,即便如此,,她也曾遇到過在餐館里“被辣到流眼淚”的崩潰時刻。“為了給口腔和胃‘滅火’,,我不得不吃下兩碗米飯,。我懷疑菜里可能添加了辣椒精?!彼f,。
專家介紹,辣椒精是從辣椒中提取濃縮的合法食品添加劑,,但它味道極其強烈,,大量食用會損害身體健康。另外,,辛辣菜肴通常高油高鹽,,高鹽飲食會加重心臟負擔。部分辛辣零食還含有較多化學物質(zhì),,會加劇腎臟代謝壓力,。
曉秋好奇的另一個問題是,哪些吃辣行為危害健康,?
王蕤指出,,一次性食用過多辛辣食物,或辣度超過身體承受范圍,,會引發(fā)胃酸分泌過多,、灼傷消化道黏膜,甚至誘發(fā)急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可能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網(wǎng)上的“吃辣挑戰(zhàn)”非常不可取,。
“還要避免‘大量辣椒+冰鎮(zhèn)飲料’的冷熱疊加式吃法,。”王蕤說,,血管的急劇舒縮變化,,尤其危及腦梗、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及冠狀動脈搭橋術后人群健康。
哪些人適合吃辛辣食物,?
趙魯卿說,,經(jīng)常手腳冰涼、胃腹怕涼的人屬于脾胃虛寒體質(zhì),,適合以辛辣助陽散寒,、溫中祛濕,如胡椒豬肚湯、紅糖生姜水都是不錯的選擇,;陰虛火旺體質(zhì)的人,,常常手足心發(fā)熱、口干舌燥,、舌苔較少,、五心煩熱,不適合多吃辛辣食物,,否則會進一步傷陰,、加重內(nèi)熱。此外,,潮濕地區(qū)和寒冷季節(jié)相對適宜吃辛辣,;對于中原地區(qū)健康人群而言,每周吃辣1—2次是一個適宜的頻率,,能夠獲得較大健康益處,。
“吃不了辣,可以吃彩椒,?!蓖蹀ㄕf,彩椒溫補,,僅含有微量辣椒素,,是刺激性最小的辛辣食物。這種蔬菜號稱“維C之王”,,含量高達104mg/100g,,是橙子的3倍、蘋果的34倍,,吃一個彩椒就能滿足成年人一天所需維C,。另外,彩椒中的辣椒素酯,、維生素A和類胡蘿卜素等成分也都有益于人體健康,。
鏈接
問:吃辣能燃脂減肥嗎?
答:從西醫(yī)和營養(yǎng)學角度看,,辛辣食物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提高代謝、增加耗能,,進而提升有益的棕色脂肪密度,,促進致胖的白色脂肪代謝。但這類食物比較開胃,,且常伴隨高油高鹽,,容易導致總能量攝入超出代謝范圍,,最終積累脂肪。因此,,只有控制整體能量攝入,,適當吃辛辣才有助于燃脂、控制體重,。中醫(yī)則認為肥胖患者多為痰濕體質(zhì),,辛辣食物具有一定排濕功效,但減肥效果未必明顯,。
問:孕婦能吃辛辣食物嗎,?
答:喜愛辛辣飲食的婦女,如果孕期食欲不振,,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辛辣食物幫助開胃,,但需要控制不能過量。臨床案例和相關研究表明,,孕期攝入較多辛辣食物可能與產(chǎn)后失眠存在一定相關性,。
問:吃辣能“排毒”養(yǎng)膚嗎?
答:該說法缺乏科學依據(jù),。辛辣食物會加快血液循環(huán)與身體代謝,,讓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易堵塞毛孔,。一旦清潔不及時,,或是天氣炎熱、空氣有灰塵,,偏好辛辣飲食的人反而更容易長痘痘,、黑頭和粉刺。而且,,辛辣食物會調(diào)控人體免疫力,。發(fā)病期吃辣可能加劇炎癥反應,甚至讓人對原本不過敏或輕微過敏的東西過敏,。
問:哪些人需要嚴格忌辛辣,?
答:消化科腸易激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潰瘍,、炎癥性腸病患者,皮膚科銀屑病,、濕疹患者,,肛腸科痔瘡患者等,都要忌口辛辣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患者,,用抗凝藥、茶堿類藥物的患者,,以及多數(shù)心臟病患者及術后人群也應適當少吃,。注意,忌辛辣不只是不吃辣椒,,還包括所有辛辣蔬菜,、調(diào)料及含酒精制品。
問:如何“解辣”,?
答:可以適量喝牛奶或溫蜂蜜水來解辣,,蜂蜜還能滋陰潤燥、保護消化道黏膜,。也可搭配蓮藕,、銀耳、百合,、梨,、鴨肉、冬瓜,、菠菜等甘寒食物,,可以緩解口腔灼熱。上火嚴重時,,宜吃苦瓜,、蒲公英水、綠豆粥這類苦味性寒食物,,清熱瀉火,。
問:吃辣后腸胃不適怎么辦?
答:若飯后反酸,,可以吃蘇打餅干來護胃,,中和胃酸。若辛辣引發(fā)腹痛,、腹瀉,,說明腸胃比較敏感,不太適合吃辛辣,。一旦出現(xiàn)持續(xù)性胃痛,、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或益生菌。
編輯:陳翠
責任編輯:余鳳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