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元市融媒體中心歷時兩年攝制完成的大型自然類紀錄片《共生之境——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qū)》在CCTV9黃金時段播出,,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
廣元市青川縣境內(nèi)的唐家河,,為什么引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如此重點關(guān)注,?國家一級導演侯倫文告訴記者:“唐家河的生物多樣性和原真性,是構(gòu)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動實踐,?!?/p>
秘境:唐家河的前世今生
唐家河,,地處岷山山系龍門山脈西北側(cè),,摩天嶺南麓,總面積868平方公里,。這里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態(tài)面貌,,是世界重要的野生動植物天然基因庫和生命家園。
曾經(jīng),,采伐木材給唐家河生態(tài)造成了嚴重影響,。在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大熊貓、川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后,,在唐家河建立自然保護區(qū)被提上議事日程,。
1974年,原南充師范學院生物系教授胡錦矗,,帶領(lǐng)30余名專家來到唐家河開展珍稀動物調(diào)查,。
1978年,唐家河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qū),;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017年,,我國首次以“傘護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21年,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宣布設(shè)立,,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等山系,,是野生大熊貓集中分布區(qū)和主要棲息繁衍地,,保護著全國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資源。
2023年2月28日,,紀錄片《共生之境》正式開機拍攝,,拉開不同凡響的帷幕……
原真:大熊貓備受人類珍愛

唐家河地處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3864米,最低海拔1100米,,相對高差2764米,,形成山勢陡峭、河谷深切,、危巖斷壁,、異峰突起的壯麗景觀。
20世紀70年代末,,唐家河箭竹開花導致竹林大量枯死,,拯救大熊貓成為當務之急。
1980年8月的一天,,24歲的侯興國和3名巡護員發(fā)現(xiàn)一只成年大熊貓帶著年約兩歲的幼崽在溪中飲水,。他們小心翼翼上前將幼崽救下。兩個月后,,這只大熊貓幼崽被送往臥龍保護區(qū)養(yǎng)護,,取名“佳佳”。
1999年,,經(jīng)過精挑細選,,中央人民政府將“佳佳”與另外一只大熊貓“安安”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兩周年的重要禮物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大熊貓一般壽命只有25歲左右,,而“佳佳”在香港海洋公園活到38歲,,相當于人類114歲高齡,。
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自古就生活在青川縣唐家河,已經(jīng)有數(shù)百萬年的歷史了,。經(jīng)歷滄海桑田變遷,,至今仍有60余只野生大熊貓在這里棲息繁衍。
2023年3月,,《共生之境》攝制團隊在摩天嶺區(qū)域近距離拍攝到一對正在求偶打斗的雄性,、雌性成年體大熊貓……
科研:破解大熊貓種群基因之謎
胡錦矗教授根據(jù)大熊貓咀嚼竹莖時的齒寬等特征判斷大熊貓個體的細微差別,從而獲取大熊貓數(shù)量和密度,,這就是國際公認的“胡氏方法”,。
在唐家河海拔1600至3200米針闊混交林帶,生長著茂密的缺苞箭竹,、糙花箭竹等竹類12種,,尤其是青川箭竹,葉小而且茸毛少,,吃起來爽口甘甜,,深受大熊貓喜愛。
一直以來,,大熊貓種群研究沒有停止過,,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為之努力,取得豐碩的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對大熊貓國家公園高質(zhì)量建設(shè)提出過很好的建議,。
她說:“確定大熊貓的DNA,,首先要有承載基因信息的物質(zhì),尋找大熊貓的毛發(fā),、排泄物,、足跡等成為重中之重。其中,,附著基因較多且易于野外保存和采集的糞便,,是識別大熊貓個體的最重要樣本?!?/p>
魏輔文,,著名保護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介紹:“第四次大熊貓調(diào)查的時候,,科學家就用糞便的DNA來精確識別每只大熊貓個體,就在‘胡氏’調(diào)查方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成了分子生物學的調(diào)查方法,?!?/p>
根據(jù)國家林草局的數(shù)據(jù),如今大熊貓的野外種群數(shù)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00只增長到近1900只,,實現(xiàn)了大熊貓棲息地保護面積和野外種群數(shù)量的“雙增長”,。
《共生之境》攝制團隊本著尊重自然的原則,在拍攝動物的過程中,,盡量不打擾動物們的生活空間與生活習性。為了拍攝黑熊偷吃蜂蜜的畫面,,攝像師們蹲守三天兩夜……

生態(tài):珍稀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
唐家河,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有動植物3700余種,屬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qū)之一,,也是低海拔地區(qū)珍稀野生動物遇見率最高的地區(qū),。
密林中,生活著1200多只的川金絲猴,,以樹的芽,、葉、籽為食,,毛色金黃,、耀眼奪目。川金絲猴屬群居動物,,它們一起覓食,、一起玩耍、休息,,每天活動范圍達數(shù)公里,。
保護區(qū)內(nèi),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8種,。灰冠鴉雀,,是中國最為稀有的鳥類之一,。1886年由俄羅斯中亞考察隊在甘肅省南部發(fā)現(xiàn),標本現(xiàn)存于俄羅斯,。120余年后,,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nóng)在唐家河再次拍攝記錄到該物種。綠尾虹雉,,被稱為中國的“國鳥皇后”,,棲息于海拔3000到500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巖地帶,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莖,、球莖等地下部分為食。
四川羚牛,,體型雄健,,性情兇悍,喜群居,,角尖光滑,,向內(nèi)扭曲,因此又名扭角羚,。它們上下往來于群山之中,,縱橫于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森林,、草甸地帶生長的灌木、幼樹,、嫩草,,都是它們的美味佳肴。
千錘百煉,,玉汝于成,。為了給觀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共生之境》攝制團隊6次上大草堂,,400余個日子里,,與唐家河的春夏秋冬一起見證生命的律動,300余個日夜精雕細琢每一幀畫面,。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侯倫文,、胡明中、孟昱,、胡廷政,、申秦川、王德強,、韓磊,、王逸飛、李曉東……
唐家河,,動物們的天堂,,植物們的樂園。
一望無垠的天際處,那是奔向遠方的唐家河,!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韓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