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融媒記者 張才/文 葉衛(wèi)東/圖
不久前,一段名叫《有鹽有味》的原創(chuàng)音樂視頻再度在自貢人的手機中“流轉”,,引發(fā)強烈共鳴,,歌詞中描寫了居住在“一座有鹽有味城市”里的“一群有鹽有味的人”。這段視頻的創(chuàng)作者叫謝宇,,談到為什么要自導自唱這首歌,,他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自貢人,有責任和義務向外界講述千年井鹽的傳承,。
“周圍團轉就有好幾個井(以古鹽井命名的地名),,比如高山井、騎坳井,、小橋井,、天花井……”3月的一天,謝宇接受自貢融媒記者采訪時介紹,,自己在高山井出生,,工作和活動一直在同興路及其周邊,這里就是他的“根”,。
據了解,,謝宇在工作之余曾經組建過樂隊,自己擔任吉他手,,還學習過攝影,、攝像,,開過照相館。2021年,,謝宇轉行負責“師專面包”品牌推廣工作,。
“面包……師專面包……”吆喝聲成了一代自貢人的記憶。謝宇跟隨戴著草帽,、挑著擔擔賣面包的工人走街串巷,,負責拍攝并發(fā)布相關視頻,。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自己走過的每一個工廠、學校,,每一處耳熟能詳的地名背后都有故事,,眼前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被賦予了生命,。于是就有了后來讓他一舉成名的歌曲《自貢人》,。

“這片土地有我最親的人,千年古鹽道,,瓊樓玉宇王爺廟……”2022年5月,,謝宇在抖音上發(fā)布第一條短視頻《自貢人》,很快點贊量就超過了1.5萬次,,評論上千條,。這首由謝宇本人作詞、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懷舊感滿滿,,歌詞中包含了王爺廟,、牧羊女、人民電影院,、艾葉茶館等自貢人熟悉的點位,,曲中滋味唱哭了不少身在他鄉(xiāng)的自貢人。
后來,,謝宇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鹽工號子》《沙灣再見》《鴻鶴壩》《馬沖口》《新街》《以井命名》《自貢歡迎你》等歌曲,;發(fā)布了“東碳廠”“自張鐵路”“三八路”“王爺廟”“善后橋”“光大街”等以口播形式展現的短視頻。進入2025年,,謝宇又推出了“自貢人的故事”系列,,將鏡頭對準了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自貢人,例如扎染傳承人丁永超,、果核雕代表人物趙巨濤,、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喬劍以及見義勇為的外賣小哥楊智鑫等。佳作不斷的謝宇,,引起了自貢籍知名導演郭志軍的注意,。為了鼓勵家鄉(xiāng)的后起之秀,他甚至專門從成都回到自貢鼓勵謝宇繼續(xù)創(chuàng)作,不斷提高藝術水平,。

2024年底,,謝宇在同興路騎坳井開了一家充滿懷舊味道的涼菜店。店內隨處可見吊扇,、座鐘,、連環(huán)畫、老式家具和明星海報,,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主人從舊貨市場淘來的黑白電視機,裝上無線接收器后還能正常收看節(jié)目呢,!“這既是我謀生的地方,,也是留住鄉(xiāng)愁的一個載體吧?!敝x宇說道,。
編輯:周馨鈺
責任編輯:陳繼東
編審:張宏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