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升發(fā)的春日里,萬物萌動,、生機盎然,,餐桌上的“春菜”也應時而至。香椿、薺菜、馬蘭頭,、春筍,、蒲公英……這些帶著泥土清香和自然氣息的應季野蔬,不僅為味蕾帶來了早春的第一縷鮮香,也蘊藏著調養(yǎng)身體、順應時節(jié)的智慧。
為什么春季要“吃春”,?如何科學、健康地食用“春菜”,?本報記者專訪農(nóng)工黨黨員,、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副主任醫(yī)師楊虹婕,聽她講述春日食養(yǎng)的“古法門道”,。
順應陽氣升發(fā) 飲食調理重在“養(yǎng)肝健脾”
春天氣溫逐漸回暖,,體內的氣血也隨之活躍,在中醫(yī)看來,,這便是陽氣升發(fā)的季節(jié),。
此時新陳代謝加快、毛孔張開,、出汗增多,,氣血運行更偏向體表,容易出現(xiàn)“外熱內虛”的狀態(tài),,即外表燥熱,、內里卻精氣不足。
春屬木,,通于肝,。楊虹婕指出,,“春季肝氣疏泄功能旺盛,膽汁分泌和消化功能也變得活躍,,但由于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還沒完全適應代謝節(jié)奏的變化,,便容易出現(xiàn)肝陽上亢、脾胃虛弱,、免疫失調等問題,。”
常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部分人還會在春季更易遭遇花粉過敏、皮膚瘙癢等困擾,。
因此,,春季的飲食調理講究“疏肝理氣、健脾養(yǎng)陽”,。
楊虹婕提到,,韭菜,、香椿,、蔥、姜,、蒜等“辛香溫散”的蔬菜,,恰好能幫助陽氣升發(fā)、疏肝行氣,;綠豆芽,、黃豆芽等芽菜類,富含酶類和維生素,,更是春季代謝活躍時的消化“好助手”,。
春菜各有妙用 吃對才能調養(yǎng)得當
在古代本草書籍中,許多春菜都具有“藥食同源”之效,,多屬“辛散”或“甘涼”之品,,正適合春季陽氣升發(fā)、內熱漸生的特點,。
以薺菜為例,,這種“田間小菜”被《本草綱目》譽為“護生草”,有調養(yǎng)五臟之功,;唐代醫(yī)家孫思邈更稱其“補心脾,、明目益氣”,,尤其適合春季養(yǎng)生調理。
另一道“春味”代表馬蘭頭是《本草正義》中“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的良藥,,可緩解春季常見的咽痛、癰腫等癥狀,,也有“破宿血,、養(yǎng)新血”的妙用,尤其對女性月經(jīng)不調人群更為友好,。
楊虹婕提到:“馬蘭頭富含揮發(fā)油,、菊糖等活性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涼拌食用的方式更是春季‘清火’飲食的上選,。”
春筍“利膈下氣,、化痰消熱”,,香椿“祛風解毒、殺蟲療瘡”,,皆為春日時蔬中的“當家花旦”,。“春菜雖好,,也要吃對才養(yǎng)生,。”楊虹婕提醒,,如春筍的草酸含量高,,香椿含亞硝酸鹽較多,皆需焯水后再食,,才能安全可口,。
此外,春菜寒熱屬性各異,,食用時也應結合個人體質加以選擇,。楊虹婕分享:“比如肝氣郁結、情緒易煩者,,適宜多吃香椿,、薺菜等辛香類蔬菜,幫助疏肝解郁,、調暢情緒,;而脾胃濕熱、口苦腹脹者,,則更適合食用馬蘭頭,、蒲公英等具有清熱利濕功效的蔬菜,,以調理脾胃、清解內熱,?!?/p>
對于易上火、長痘的年輕群體,,可適當多吃蕨菜,、馬蘭頭等涼性野菜,幫助清熱解毒,;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則應適量食用薺菜,、春筍等富含膳食纖維,、低脂高鉀的蔬菜;用眼過度者適宜多吃些薺菜,、枸杞葉等富含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蔬菜,,緩解視疲勞和眼干。
不過,,并非人人都適宜食春菜,。楊虹婕特別提示:脾胃虛寒、易腹瀉人群應慎食春筍,、馬蘭頭等寒涼性蔬菜,,以免加重腹痛腹瀉癥狀;過敏體質者應注意香椿等可能誘發(fā)過敏反應的蔬菜,;痛風患者則應限制春筍,、蕨菜等高嘌呤蔬菜的攝入,;孕婦及經(jīng)期女性需特別注意避免馬齒莧等可能影響子宮收縮的野菜,。
“春日之品”皆可一試
春日的滋養(yǎng)之道,遠不止于“春菜”,。許多春日特有的食材,,同樣富含升發(fā)陽氣、順應節(jié)律的功效,。
“茶為萬病之藥,。”《本草拾遺》中如是記載,。在楊虹婕眼中,,春茶,尤其是明前綠茶,,經(jīng)歷冬藏蓄勢,,茶芽內富含茶多酚與氨基酸,,不僅清肝明目、提神醒腦,,還能清解體內郁熱,。
而與春茶相配的,當屬春蜜,。荔枝蜜,、龍眼蜜等早春蜜種性平味甘,既能潤燥解毒,,又可補中益氣,,適合與檸檬、薄荷搭配制成蜜飲,,緩解春燥不適,。
在百花齊放的時節(jié),各類可食用花卉也成為養(yǎng)生的另一抹亮色,。楊虹婕分享,,茉莉花可制成花茶,具有理氣開郁之效,;玉蘭花煎蛋食用,,能通鼻竅、改善春季過敏,;玫瑰花則能活血調經(jīng),,尤宜與紅棗共泡,作茶飲,。此外,,枸杞芽、桑葉芽等春芽類食材,,既可涼拌又能做湯,,具有清肝降火之效。
“選擇‘春日之品’時,,應遵循‘就地取材,、因人而異’的原則?!睏詈珂冀ㄗh,,優(yōu)先選擇本地的應季產(chǎn)物,同時根據(jù)個體體質加以搭配,,例如陽虛者可搭配生姜,、大棗等溫性食材,濕熱體質則可適當增加苦味食材的比例,,助于清利化濕,。
將春味融入日常三餐,,無需繁瑣,“早上可用溫水沖泡蜂蜜檸檬飲替代咖啡,,溫和喚醒消化系統(tǒng),;早餐的白粥可升級為薺菜山藥粥;午餐不妨在米飯中摻入適量枸杞芽或桑葉芽,;晚餐則可設計香椿拌豆腐,、蒜蓉馬蘭頭等‘十分鐘春味’的快手菜系列?!睏詈珂纪扑]道,,即便生活節(jié)奏再快,也可“偷得春光一味鮮”,,一把新綠,、一勺春香,隨著節(jié)氣的輪轉悄然走進日常生活,,也為身心注入春的元氣與希望,。(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道)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喻佳
0